文档详情

5油矿地质(第五章油层对比)6.8.ppt

发布:2025-04-03约2.14万字共16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河床内槽边凸岸一侧心滩部位河床边滩部位河床内两槽中间相对高起部位河床内两河槽交叉的三角部位高产稳产井典型部位注入水流动条件示意图3、应用沉积相带选择调整挖潜对象,充分发挥各种工艺措施的作用油砂体的不同部位见水顺序和注水收效不同→在不同阶段应选择不同的调整挖潜对象;以沉积相带为基础,以油砂体中油水运动规律作指导→方可使各种工艺措施充分发挥作用。①注采系统调整方面:注水井应选择在砂岩下切最深、厚度最大、含水饱和度高的地方--有利于造成:高注低采(高渗透处注水,低渗透处采油)厚注薄采(油层厚处注水,薄层处采油)有利于驱油和稳产高产③压裂层位选择:应选在河床下切带的边部、层位相对高的中低渗透部位。如河床边缘的河漫滩部位等。④补射孔层位选择:最好选择在砂岩底面较高部位。若河床厚砂岩中有夹层,在夹层之上补射效果较好。②在油砂体高含水的主体带部位堵水→有利于提高注水利用率,增加侧向驱油能力,有利于侧向扩大注水效果。思考题:试述油层沉积微相研究的程序、方法,以及沉积微相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一、沉积微相的概念沉积微相是指沉积亚相带内具有独特的岩性、岩石结构和构造、厚度、韵律性等沉积特征及一定的平面分布配置规律的最小沉积单元。二、沉积微相分析(一)确定区域沉积环境,划准大相和亚相—以砂层组为单元划分沉积大相和亚相砂层组--由若干相邻的单油层组合而成,上、下均有较为稳定的隔层分隔。★★沉积大相--河流环境中河道、河道边缘、泛滥平原等亚相三角洲环境中的三角洲平原、前缘、前三角洲亚相①区域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②岩心观察和分析化验资料③砂岩体的几何形态④测井曲线资料--测井相⑤地震资料(三维)--地震相以砂层组为单元划分沉积大相和亚相的主要依据--基础资料:岩心相分析1颜色:水介质氧化还原程度,红色—绿色—灰色—灰黑色2岩石类型:碎屑岩可出现在海陆各种沉积环境。3碎屑颗粒结构:一定的指相性。粒度、圆度、球度及表面分布特征4沉积构造:良好的指相性。各类层理和层面构造,指示介质动力条件、流体性质和古水流方向。5沉积韵律:粒度和沉积构造规模的垂向变化6单砂体的厚度:不同微相一般具有不同的厚度范围,可作为微相标志.砂岩体的几何形态砂岩体形态是识别沉积环境的又一标志。表2-7是不同成因的砂岩体所具的形态特征。利用砂岩体的形态特征划分沉积相,在油田上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这是因为在油田上由于受取心井数量的限制,利用岩心获得直接的划相标志非常局限。而砂岩体的形态则可以充分利用密井网条件下所取得的测井资料、录井资料等得到重建。因此,在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名称\特点平面上剖面上(横)成因举例面积长度/宽度形态厚度席状大两者比值约1~3层状稳定,较薄三角洲前缘砂岩体,海滩砂岩体条带状中~大两者比值约3~20透镜状不稳定河床砂岩体,堤岛砂岩体契状透镜状小比值难于规定透镜状不稳定小型浊流砂岩体1、测井组合●不同测井方法对岩性、物性、流体性质等反映能力不同●不同岩层在测井曲线上有不同的特征。测井相分析之前,应首先选择有效的测井组合。测井相分析受取心数量少等因素限制,人们更注重测井信息的利用●选择测井组合●测井相与沉积相●测井相分析方法搜集岩屑资料,总结测井资料划分岩性规律→定性判断岩性。常用的测井资料:自然电位电阻率地层倾角体积密度中子孔隙度声波时差等“测井相”或“电相”于1970年提出,指能够表征沉积物特征,并据此辨别沉积相的一组测井响应(参数)。★★测井相与沉积相相当(存在密切关系),但并非一一对应,必须用已知沉积相对电相进行标定。2、测井相与沉积相测井相标志:曲线形态、幅度、光滑程度、接触关系等测井相分析技术:按照判别方式分为人工测井相分析;自动测井相分析。3、测井相分析方法曲线形态特征(要素)主要包括:⑴幅度√⑷光滑程度⑵形态√⑸齿中线⑶顶、底接触关系⑹多层组合形态人工测井相分析(1)单层曲线形态(自然电位曲线),可以反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