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工程设计内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工程设计内容
4.1指导思想
促进项目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灌溉保证率和灌溉水利用率,增加单方水灌溉增产效益,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推行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科学用水,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项目区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向导,以科技为依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开发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使项目区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跨越性,成为发展现代化农业、高科技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的示范区,率先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的转变。
4.2建设目标
通过灌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的建设,使灌区由现状的半灌溉和少灌溉的不充分灌溉状态,发展成为灌溉保证率为75%的高效节水、实行充分灌溉和科学化管理的灌区;本次工程实施后,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44,可提高至0.80,新增灌溉面积0.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3万亩,并为灌区进一步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提高灌水条件和灌溉质量,保证灌区作物稳产、高产创造有利条件。把灌区建成科学、合理、高效、节约用水的示范区,实现计划用水、统一配水、按方收费,保证灌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运行管理步如良性发展的轨道,进一步提高灌区经济的发展后劲。
4.3建设等级标准
4.3.1 建设等级
工程等别为三等,其永久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6级,临时建筑物级别为6级。
4.3.2 项目设计标准
① 灌溉设计保证率:P=75%;
② 排水设计标准:除涝5年一遇,防洪20年一遇。
4.4项目总体布局及工程设计方案选择
4.4.1工程布局
规划的总体思路是在综合考虑项目区现有可利用和可改造的农田水利设施和农村生产道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建设满足发展优质品牌农业的灌溉要求,合理规划项目区方田的面积,规划建设渠系水利用系数高的节水灌溉工程,配套完善的排水系统,科学布局农田防护体系,把项目区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
按照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项目区现状规划方田。在水利规划上采取一路两沟,实现田间建筑物配套;集中资金建设水利灌溉骨干工程和田间配套设施。在农业措施方面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为重点,着重抓好粮食生产和蔬菜生产的建设,同时进行土地深翻整平,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结构。按照因地制宜,增加经济收入的指导方针,依沟渠路营造防护林带。
(1)水源布局:项目区内可利用塘坝4座,其中兴国村的1#塘坝位于项目区外,但作为项目区水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1#塘坝清淤加固,作为项目区水源工程。本次工程新建塘坝1座,清淤及加固4座。
新建大口井1眼,改建大口井2眼;新建蓄水池8座,改建蓄水池1座;新建扬水站8座,配套输变电等设施;当项目区现有水源不能满足灌溉时,需从上冶水库引水。
(2)渠系建筑物:新建渠系建筑物353座,其中进地涵300座,过路涵50座,引水闸1座,生产桥2座。
(3)排水设施:项目区现状排水沟杂草丛生,淤积严重,排水不畅。本次工程清淤疏浚排水沟42.82km。
(4)田间道路:项目区道路崎岖不平,雨天泥泞不堪,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本次工程新建田间道路21.41km,其中硬化干道1.68km;页岩路面6m宽干道7.2km,支路15.21km。
(5)田间管道工程:通过扬水站提水至高位蓄水池,再通过PE管道将水输送到田间,PE管网的布局按地块的形状布置成“土”字形、“王”字形、“一”字,依据地块、道路及种植习惯等情况,布置管道系统。
纵横生产路贯穿整个项目区;林网在排灌水沟渠、生产路两侧栽植。
规划在项目区内发展蔬菜、花生、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其次是栽植黄烟。共改造面积0.9万亩。
4.4.2典型地块工程设计
针对不同地块灌溉面积的大小及水源的位置分别设灌溉管网,为介绍方便,本次设计选取2#扬水站控制的地块作为典型地块设计进行详细设计说明,其它地块则按此方法逐一确定。
典型地块南北长1280m,东西宽760m,面积约1500亩,区内土壤为壤土,土壤平均容重1.45g/cm2,田间持水率占土重的26%,南北向或东西向种植,灌溉水源为塘坝,位于地块东南地带,种植作物主要为玉米、小麦、花生、黄烟。
(一)、系统规划设计参数确定
设计保证率:75%
土壤容重:γ=1.45g/cm2,
设计耗水强度Ea=4mm/d;
计划湿润土层深度Z=40cm;
灌溉水利用系数:η=0.8。
(二)灌水器选择
半固定式地上移动管道因移频繁,要求管材具有耐磨,抗拉和轻便的特点,故选用锦纶塑料软管,并采用塑料快接头连接,选用φ75锦纶塑料软管。
(三)工程规划设计
1、工程规划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塘坝水源,在高处设1座蓄水池,将水提到水池后,再采用通过PE管自然流到地块,本次规划提水干管、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