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文-动物繁殖理论与生物技术.doc

发布:2017-05-31约2.5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动物繁殖理论与生物技术 论文 题 目:中国肉牛育种技术发展 学院(系):动物科技学院 学 号: 专业年级:养殖专硕2015级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 中国肉牛育种技术发展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牛肉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生产出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的牛肉迫在眉睫。同时,随着动物遗传育种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肉牛育种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早期的肉牛选育多为本品种选育,为了缩短世代间隔,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肉牛遗传进展,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的育种方法结合,使表型选种逐渐向基因型选种方向变化。本文就中国肉牛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肉牛育种;纯种选育;杂交育种;分子育种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体系主要包括植物农业和动物农业两部分。动物农业即畜牧业将植物产品及其副产品转化为肉、蛋、奶、毛等动物性产品。从农业经济学的观点出发,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高低,客观的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发达程度。我国目前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5%左右[1]。育种指采用一切的可能手段来改进家畜的遗传素质,以期能产出数量多、质量高的畜产品。肉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良种产业化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关键[2]。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牛肉的品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生产出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的牛肉迫在眉睫。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科学评估,在畜牧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家畜遗传育种的贡献率最高,占40%[3],在2000年以后,中国黄牛已基本从生产资料变为生活资料,中国肉牛已全面向肉用方向选育[4]。由此可见,家畜育种技术在提高畜产品的生产能力上十分重要。 肉牛遗传育种技术演变 由于育种原理知识体系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技术研究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肉牛遗传育种技术也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1.1 纯种选育 纯种选育也称本品种选育,是指在一个品种内,通过选种、选育,不断提高牛群个体均一度和生产性能的育种方法。多年来,我国五大地方黄牛品种秦川牛、鲁西牛、晋南牛、南阳牛、延边牛等一直采用本品种选育的方法,在保持原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和提高生产性能。选育后的地方黄牛不仅保留了原有耐粗饲、肉质优良的地方特性,并且提高了产肉性能。进行纯种繁育是保持我国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多样性的重要措施,同时在肉牛产业中,也需要依赖纯种繁育提供种牛和杂交所用的父本和母本[5]。 纯种选育技术包括多种方法。在19世纪50年代,根据表型采用个体选择,个体选择是根据个体性状的表现型进行选择的方式,又称为混合选择或集体选择。对于遗传力较高的性状采用该选择方法简单易行,且容易成功。作为对种畜遗传性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应用于畜牧业育种及生产实践中。种公牛是提高牛群质量、改进遗传性能的主要因素,而选择种公牛的方法,又是获得优良种公牛的关键当前大多数国家对估计种公牛的育种值、选择方法等,均已有整套制度,每年根据规定的方法,不断选出优良种公牛。BLUP法具有估计值无偏、估计值方差最小、可消除因选择和淘汰等原因造成的偏差等特性,获得的个体育种值具有最佳线性无偏性,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主要的种畜遗传评定方法。[1] 杨银梅.李建勋.方向阳.曲兴罡 生猪保险的发展困境及对策解析[J]2008(6) [2] 杨武才.昝林森.孙秀柱.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发展趋势[J]-家畜生态学报 2013(12) [3] 王淑红,王京仁.多媒体与PBL教学模式在动物育种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和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12):118—119 [4] 曹建民,张越杰,田露.我国肉牛产业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J].现代畜牧兽医,2010,(3):5-7 [5] 陈 宏.黄永震.周扬.党永龙. 中国肉牛育种技术演变[J]中国牛业科学,2015(4) [6] 张杨.周振勇.张金山.李红波.闫向民.李娜.杜玮.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应用现状[J].2014(1) [7] 李文用,金炳镇,申秀吉应用总性能指数法选择延边黄牛成年种公牛的研1986(02) [8] 曹建民,张越杰,田露.我国肉牛产业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J].现代畜牧兽医,2010,(3):5-7 [9] 王彦军.孙喜丹.肉牛的选配和杂交繁育[J]-养殖技术顾问 2014(8) [10] 蔡明成.杨魁.王玲.左福元.SNP在肉牛育种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2(26) [11] 成 功.咎林森.王洪宝.魏胜娟.王洪程.秦川牛肉用选育与生物技术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