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移动IP专用网络技术实施方案.doc

发布:2018-05-10约9.51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移动IP专用网络 技术实施方案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04.7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3 第二章 网络结构设计 4 2.1 网络拓扑结构分析 4 2.2 网络节点结构 5 第三章 设备命名及接口描述规范 7 3.1 设备名称规范 7 3.2 接口描述规范 7 第四章 IP地址、VLAN规划 8 4.1 IP地址规划总体原则 8 4.2 具体IP地址规划 8 4.3 VLAN规划原则及具体规划 9 第五章 路由协议部署 9 5.1 IGP协议规划 9 5.2 弱策略路由 11 第六章 MPLS VPN解决方案 11 6.1 MPLS VPN网络概述 11 6.2 MPLS VPN中MP-IBGP规划 12 6.3 MPLS VPN中VPN的规划 12 第七章 QOS部署方案 14 7.1 QOS概述 14 7.2 本次工程QOS部署 14 第八章 网络管理方案 17 第九章 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18 9.1 概述 18 9.2 IP专网安全策略 19 附录1 设备命名规范 20 附录2 IP地址、VLAN规划表 20 概述 中国移动IP专网是中国移动下一代能够同时支持语音、视频、数据、企业互联等多种业务的核心承载平台。IP专网以创建中国移动的品牌形象,形成可赢利的运营模式,提升中国移动的企业竞争力和赢利能力为主要目的。 当前IP专网主要作为中国移动GSM省间长途话路中继,做为T1局的承载网络,随后可作为中国移动3G/NGN的中继电路,同时为高端集团用户提供MPLS VPN业务。 本次网络建设的原则: 高可靠性 网络系统的稳定可靠是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保证,在网络设计中选用高可靠性网络产品,合理设计网络架构,制订可靠的网络备份策略,保证网络具有故障自愈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支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标准开放性 支持国际上通用标准的网络协议(如TCP/IP)、国际标准的大型的动态路由协议(如BGP)等开放协议,有利于以保证与其它网络之间的平滑连接互通,以及将来网络的扩展。 QoS QoS;对于VoIP等实时业务,要能够提供类似于传统PSTN网络的服务质量,这样才能作为电信级业务的IP骨干网络。 安全性 灵活性及可扩展性 根据未来业务的增长和变化,网络可以平滑地扩充和升级,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网络架构和现有设备的调整。可管理性 对网络实行集中监测、分权管理。选用先进的网络管理平台,具有对设备、端口等的管理、流量统计分析,及可提供故障自动报警。 网络节点结构 中国移动IP专用承载网汇接节点设置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南京、武汉、成都和西安8个城市,实现本省及所属各省业务的汇聚、转接功能。汇接节点由2台通过GE链路互联的汇接路由器设备(CR)构成;2台汇接路由器分别被置于汇接层网络的两个转发平面中,通过全网状中继链路实现与同平面其它汇接节点的汇接路由器互联,并通过星型组网实现与所属接入节点路由器的互联。 汇接节点结构如下图所示: 中国移动IP专用承载网接入节点设置在各省会、直辖市共31个城市。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沈阳、西安、成都8个城市需设置2个接入节点,同时考虑到全国网管中心系统的接入需求,全网共设置40个接入节点。接入节点负责实现本省“软交换汇接网”及“高端集团用户增值应用”(MPLS VPN)业务的接入功能。 接入节点由1台接入路由器设备(AR)构成,通过多条POS STM-1、POS STM-16或GE中继链路分别接入到所属汇接节点的2台汇接路由器,进而实现对两个转发平面的接入。 接入节点结构如下图所示: 设备命名及接口描述规范 本次工程中的设备命名及接口描述规范依照《中国移动互联网资源命名规范》确定。 3.1 设备名称规范 网络设备命名参照以下原则: 1、能表示出网络设备的类型 2、能表示出网络设备的物理位置 3、能表示出网络设备所属的网络层次 4、相同物理位置和网络层次的网络设备由不同序号区分 5、能反映出该设备的业务属性和网元功能 具体格式如下: 省名地址名-网络层次-网元类型序号 “省名”、“地市名”:表示设备的物理位置 “网络层次”:表示设备所属的网络层次,由于本次新建设备均为骨干网设备,网络层次统一为“B” “网元类型”:表示网络设备的类别,路由器简写为“RT”,交换机简写为“SW” “序号”:网元序号为3位数字,具有相同地理位置、网络层次和类型的网元设备以序号001、002区别 例如:北京CR1可命名为:BJBJ-B-RT001 各省市具体命名请参加附件1《设备命名及接口描述规范》 接口描述规范 接口描述规范依据移动公司链路命名原则: 能表示出端口的对端网元设备 能表示出端口的类型 能反映出对端端口所在板卡的物理槽位 具体格式如下: TO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