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孔钻工安全操作规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潜孔钻工安全操作规程
1基本规定
1.1、司钻人员必须了解本机构造和机械性能,熟知本机的安全操作规程,方准进行操作。
1.2、放炮时应将设备撤退到安全地点,条件不具备时应加以防护。放炮后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1.3、遇到6级以上大风时,不准上滑架。严禁乘坐回转机构上下滑架。
1.4、如较长时间停机,应将冲击器提出孔外,以免孔口塌方阻卡钻距。
1.5、孔口有人工作时,禁止向冲击器送风。拆装钻头时,应关闭回转,提升机构。
1.6、传动部位的清扫、注油、修理等工作,必须在停机状态下进行。
1.7、风水管接头应紧固,无跑风,漏水现象。
1.8、不得将电缆泡在水中或搁置在金属物上,车辆越过电缆,应用木版或套管隔离保护,防止电缆受损漏电。收放或移动电缆,必须戴绝缘手套,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1.9、钻机的工作地面应平坦,当在倾斜地面工作时,履带板下方应用锲形块塞紧。禁止在斜坡上横向钻孔作业。
1.10、夜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如照明故障,应立即停车,并切断电源,待修复后方可继续工作。
2、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2.1、对钻机各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具体要求如下:
①.滑架各部位焊缝无开列,各连接螺丝无松动现象,拉紧装置各拉杆连接可靠。
②.回转机构的滑道间隙适中,滑板螺丝无松动,齿轮传动灵活,钻杆接头、轴承压盖和空心主轴的连接牢固可靠。
③.提升推进机构钢丝绳饶平整不紊,松紧适当,磨损或断丝情况未达到报废标准。制动器有效。
④.行走机构的传动皮带、链条、履带板松紧适宜,离合器操作灵活,滑架起落机构的传动齿轮处在脱开位置。
⑤.钻杆接头无开缝、滑扣现象。冲击器、杆头完好。合金柱(片)无脱焊、碎裂、掉粒等现象。钻杆、冲击器、钻头连接可靠。
⑥.各操作机构处在停止位置,仪表指针处在零位。
⑦.电缆及其他电气元件绝缘可靠。
⑧.除尘装置是否灵敏,齐全,可靠。
2.2、对各部位加注足够的润滑油(脂)。
2.3、接通电源,电压变动范围不超过额定值的-5%~+10。
2.4、接好风管,风压应达到(490~588)Kpa,管路无泄露现象。
2.5、在进行湿式作业时,同时应该接好水管,其压力应等于或大于风压。管路无渗漏现象。
2.6、安全用具、工具、易损部件和辅助材料准备齐全。
3、钻孔作业
3.1、凿岩钻孔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对孔
(1)对孔位偏差一般不得超过0.2m,如遇特殊情况,最大不得超过
(2)切断电源行走电机电源。
(3)接通工作系统电源。
(4)将电器操作台主令开关半道手动位置。
(5)钻具稍稍提起,取出钎托上的卡板子。
(6)缓慢放下钻具,至钎头距地面约30mm时停止。
(7)安放好铺尘罩。
②.开孔、钻机
(1)开动抽风机。
(2)开动回转机。
(3)将冲击器操纵阀扳到半开位置。
(4)接通提升推进机构下降按钮,下放钻具。当钎头触及岩石,冲击器便开始工作,进行开孔。如发生卡钻或偏斜,即提起钻具,重复上述程序,直至冲击器开始正常钻进为止。
(5)根据岩石情况,将冲击器操纵阀全部打开或拌到合适开度的位置。
(6)冲击器开始工作,应立即停止下放工具,将主令开关扳到自动位置,推压操纵阀手把扳到调压位置,进行调压凿岩。
③.正常钻进时的注意事项
(1)各电动机应无异响,温升正常。
(2)各齿轮齿合正常,运行时无杂音。
(3)根据孔底岩石情况和电流表读数,随时调节钻具轴压,避免回转机过载。当电流超过额定值时,应立即提出钻具,检查处理正常后,方可继续作业。
(4)滑架摆动严重时,应减小轴压。
(5)当气压低于392Kpa时,应停止钻孔。
(6)提升推进机构的钢丝绳应排列整齐,无挤压现象,绳头牢固,并随时注意调整钢丝绳的松紧程度。
(7)发生卡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不得强行提升钻杆。如遇较厚夹泥尘或孔内出水时,要先提钻,后停风,以免堵塞冲击器。
(8)如风压突然降低,冲击器不响,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9)推压气缸拖架的限拉开关应保持有效,以免提升推进机构的电机发生过载或拉断钢丝绳等事故。
④.接副钻杆
(1)当主钻杆进入孔中,回转机构到达滑架下端终点时,停止回转机构。
(2)反复提升钻具(约lm左右),吹净孔底岩粉后,停止供风,再停抽风机。
(3)下降钻具,使主钻杆上部板子口位于钎托上方约30-40mm,将扳子插入。
(4)点动回转机构的反转启动按钮,使回转机构反转90°主钻杆与回转机构脱开,被架在钎托上。
(5)提升回转机构,使钻杆接头稍高于副钻杆的上端。
(6)将送杆器操纵手柄转至“I”位(即工作位置)。注意钻杆送至滑架中心。
(7)缓慢下降回转机构,使钻杆接头插入副钻杆插座,正转回转机构,使副钻杆与回转机构完全接合。
(8)板起拖杆器,托住副钻杆,稍提回转机构,将副钻杆插头从下送杆器托环中提出,再将送杆器的操纵手柄转至“II”位,使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