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ppt
*1.5ISP和因特网主干因特网的分层ISP等级结构第一层私下里提供互连(对等体)NAP第一层同时在网络接入点(NAPS)提供互连处于该结构最顶层的结构被称为“第一层”ISP,也被称为因特网主干网络Tier1ISPTier1ISPTier1ISP1.5ISP和因特网主干*“第二层”ISP是它所连接的第一层ISP的客户Tier1ISPTier1ISPTier1ISPNAPTier-2ISPTier-2ISPTier-2ISPTier-2ISPTier-2ISP第二层ISP为能够连接因特网的其它区域而向第一层ISP付费第二层ISPs私下里相互结成对等,可在NAP进行互连因特网的分层ISP等级结构1.5ISP和因特网主干*本地和第三层是上层ISPs的客户,通过它们连到因特网其它区域Tier1ISPTier1ISPTier1ISPNAPTier-2ISPTier-2ISPTier-2ISPTier-2ISPTier-2ISPlocalISPlocalISPlocalISPlocalISPlocalISPTier3ISPlocalISPlocalISPlocalISP“第三层”ISP是端系统接入网络的最后一跳因特网的分层ISP等级结构1.5ISP和因特网主干*Tier1ISPTier1ISPTier1ISPNAPTier-2ISPTier-2ISPTier-2ISPTier-2ISPTier-2ISPlocalISPlocalISPlocalISPlocalISPlocalISPTier3ISPlocalISPlocalISPlocalISP因特网的分层ISP等级结构延迟回顾1.3节,分组交换技术与电路交换交换技术相比有两个劣势:数据丢失什么原因导致延迟和数据丢失呢?*1.6分组交换网络中的时延和分组丢失数据丢失和产生时延的原因AB接收分组,处理并放到相应队列分组在交换设备中的处理流程分组排队(延迟)分组传输(延迟)传播(延迟)空闲的(可用的)缓存:如果没有空闲的缓存,则到达的分组被丢弃(丢失)1.3网络核心*连接建立成功之后,独占资源。优:没有延迟劣:资源利用率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电路交换网络1.3网络核心*电路交换中的资源复用(1)时分复用(TDM)频率时间4对用户1.3网络核心*电路交换中的资源复用(2)频分复用(FDM)4对用户频率时间1.3网络核心不够灵活。只要在通话双方建立的通路中的任何一点出了故障,就必须重新拨号建立新的连接,这对紧急和重要通信是很不利的。结论:电路交换技术不适合于计算机间的数据交换。0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电路交换网络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往往具有突发性和间歇性特征。而对电路交换而言,连接管理、资源独占消耗太多资源。存在的问题020103分组交换技术应运而生!02针对电路交换技术的问题,04它如何解决电路交换技术的问题呢?1.3网络核心1.3网络核心*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分组交换网络解决问题连接预约资源建立物理通路数据错误寻址问题分组交换核心——存储转发1.3网络核心*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分组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的工作流程报文较长不便于传输(1)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报文数据数据数据1.3网络核心*(2)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组请注意:现在左边是“前面”数据数据数据报文首部首部首部分组1分组2分组3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分组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的工作流程1.3网络核心*(3)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依次发送。数据首部分组1数据首部分组2数据首部分组3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分组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的工作流程1.3网络核心*(4)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文数据首部分组1数据首部分组2数据首部分组3收到的数据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分组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的工作流程1.3网络核心*(5)最后,在接收端把收到的数据恢复成为原来的报文数据数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