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如何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
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界和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课题,越来
越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受到广泛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逐
步深入的开展。本文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在分析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的方法和途经,以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中小学生心理
健康水平。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原则;方法和途经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出现心
理失衡或人格上的偏差,将对他们的一生的成长产生严重的不良影
响。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
展的人,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
发展。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括良好的精神状
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的人生观,即身心健康。具有健康
的心理是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关键,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尤其重要。目前,中小学生存在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自
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出现离家出走、自杀、犯罪等,种
种情况都表明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一、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般认为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几点:
1.个性方面
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既要有充分的自信而又不能缺
乏自知之明,自我调节控制能力较强,个性结构完整;善于、乐于
与他人合作相处,人际关系协调;具有乐观向上的品质,适应环境
能力强,具有较好的社会心理。
2.学习方面
认知能力正常,轻松、愉快地上课,能基本掌握上课基本知识,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在课外活动中表现出广泛的兴趣爱好,正常发挥自己的潜能;对于
学业有满足感,成就感;对考试成绩既看重又不过劳分依赖,对考
试既重视考试结果更重视考试过程,能客观地对待、冷静地分析考
试结果,做出今后学习更切实际的计划。
3.生活方面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礼貌待人,关心他人,热爱生活,富于
幻想而不沉溺,能很好地把握住自己的行为;社会适应能力强,行
为表现规范,行为与年龄相符;乐于交友,珍惜友谊,与异性交往
正常、自然。
4.奋斗目标
人生目标明确,人生态度积极,对未来充满信心;富于进取心,
有明确而切实的奋斗目标,并且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努力。
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要求和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提出的,它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
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内容的确立上应遵
循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
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应进行相关内容的课程安
排,进行咨询辅导、心理测验、活动训练等。
2.科学性原则
心理教育是一项科学的工作,绝不是靠几句说教就能完成的,
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很有必要认真学习学校教育学和学校心理学,从
学生的自身特点上去寻求教育的切入点。学习优秀的学生容易产生
一些骄傲、自负、不愿参与班级或学校活动,或者在活动中一旦失
败经受不了打击的心理;后进生往往有自卑厌学、得过且过甚至破
罐破摔的心理;特别是还有一些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
错不犯,小动作不断,甚至骄横刁蛮为所欲为。所以更需要我们广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大教师把握好原则,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避免学生误
入歧途。
3.活动性原则
让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
感受,去认识他们面对的一切,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
观念。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不是靠“听”得到的,它是通过主体亲身
的体验活动实现的。在各种活动中,学生所有心理器官都直接与客
观世界发生联系,从而丰富心理世界,发展心理素质,能正确对待
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面对失败,迎接失败的挑战。
4.差异性原则
即承认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心理健
康教育内容的差异性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获得实效性的前提。充分
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要进行分类
指导,以满足其不同心理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有心理问题或行为问
题的学生要进行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个别指导。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经
1.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有些老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就是坐下
来和学生说话谈心,安慰一下,或者说象班主任做学生工作一样,
用学校的清规戒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