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贊成: ? 憑着中國卓悅的航天成就,必將進一步增強 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並提升學生 對國家的認識和認同感,促進中國社會的進 步,特別是對青少年一代的影響更大。 ? 透過認識太空人楊利偉、費俊龍及聶海勝的 艱苦訓練故事,學習他們堅毅不屈的精神 ,培育一顆敢於面對挑戰和承擔重任的心, 並應用於學習及做人處事上。 ? 激發年青一代,將來從事航天科技研究人員 及太空人,使我國將來在航天發展充滿希望。 * 反對: ? 花費龐大人力和金錢發展航天科技,倒不如 用來發展國家的教育和醫療等,使更多貧苦 大眾受惠。 ? 如果國家與國家用來發展太空軍事競賽,一旦 發生星球大戰,恐怕會造成無法估計的災害。 ? 不斷破損的太空船和人造衛星,遺留在太空, 造成越來越多太空垃圾。 ? 萬一升空失敗,恐怕會造成更多太空人的傷亡。 * 中國從70年代在國力尚弱的情況下研製發射「東方紅衛星」,奏響了航天事業的序曲。近三十多年來,中國已先後製造具國際先進水平的「長征」系列火箭,發展了不同系列的衛星,發射了四艘無人飛船和兩艘載人飛船,將三名太空人送上了太空。直至最近,「嫦娥一號」成功繞月,見證了中國航天科研人員克服無數困難,圓中華數千年之夢想。 我們除了希望透過這個專題研習,讓大家更了解祖國在航天科技的輝煌發展與成就;亦希望透過航天員努力不懈、永不放棄的故事,勉勵現今年青一代,無論做任何事,只要肯努力、只要有夢想,必定可成真。 * 參考資料 1.景鴻鑫、楊水枝 《新編光復科學圖鑑》- 探空火箭 2.香港太空館 .hk/CE/Museum/Space/index.htm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航天局 4.中國航天報 / 5.燦爛的中國文明 / 6.文匯報 /2007/10/25/WW0710250003.htm 7.大公網 .hk/news/news105.htm * 酒泉發射中心 酒泉發射中心是中國最早建設、發射火箭最多的發射場,它位於西北戈壁沙漠腹地,1958年興建,是發射近地軌道衛星、太空船的基地。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第一艘太空船都是從這裏發射的。 * 太原發射中心 1966年開始建設、位於山西省 太原市西北的太原發射中心,適 合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中國風雲一號氣象衛星、中巴 資源衛星和12顆美國衛星都在這裏 升空。 * 西昌發射中心 西昌發射中心是中國1970年建設的第三座航天發射場,坐落於四川省涼山自治州,用作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東方紅系列通信衛星、導航衛星以及對外發射的國外通信衛星都是從這裏發射的。 * * 中國的衛星是從技術試驗衛星起步的。1970年,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就是一顆技術試驗衛星。發射這顆衛星的目的,一是看看火箭能不能發射衛星,二是試試地面能不能跟蹤測控衛星,三是考考衛星上的儀器能不能正常運作,結果所有試驗都成功。 1. 技術試驗衛星 1975年,中國發射的第一顆返回式衛星也是技術 試驗衛星,主要試驗衛星控制系統、返回系統和 防熱性能的可靠性。中國發射的第一顆通信衛星 、第一艘不載人太空船都有技術試驗衛星的性質。 中國主要三類人造衛星: * 中國的科學衛星以「實踐」系列命名。從1971年3月至1999年5月,共發射了6顆實踐系列衛星。這些衛星主要進行太空環境、太空物理的探測和實驗。 實踐四號科學實驗衛星 由上至下:實踐二號、實踐二號甲 及實踐二號乙衛星 2. 科學實驗衛星 * 3. 應用衛星 中國發射的人造衛星大多數是應用衛星。 應用衛星按其功能大致可分為氣象衛星、 通信衛星及資源衛星。 氣象衛星拍下的氣象圖,為中國作長期天 氣預報和氣候預測。 通信衛星大大促進 人們生活的連繫 資源衛星是勘測和研 究地球資源的衛星 * 中國人造衛星大檢閱 影片提供:哈工大音像教材出版社 下一頁 觀看影片 * 直至現在,中國已進行了超過100次發射,成功地將國內70餘顆大中小型的衛星送入太空,當中包括6艘飛船;此外,亦將28顆外國製造的衛星成功地送入太空。 這些衛星為我們提供了 各種各樣的服務。在科研、經濟、通信、教育、軍事、氣象、文化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 。 * *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 酒泉發射成功,成為世界上第5個能獨立發 射衛星的國家。中國從此進入航天新時代。 「東方紅1號」 中國「第一星」 1970年4月24日 東方紅音樂 衛星上安裝有一台音樂儀器,可以模擬鋁板琴演奏《東方紅》樂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