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ppt

发布:2017-09-02约2.99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其他治疗方式 皮肤针: 叩刺大椎、大柕、肩中俞、肩外俞,使皮肤发红并有少量出血,然后加拔火罐。 其他治疗方式 耳针: 取颈椎、肩、颈、神门、交感、肾上腺、皮质下、肝、肾。每次3至4个穴位,毫针强刺激,留针20分钟;亦可用王不留行籽粘贴。 其他治疗方式 穴位注射: 取大柕、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用1%普鲁卡因2ml或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个2ml,每穴注射0.5ml 其他治疗方式 西医药物治疗: 消炎镇痛类药物 活血括管药 改善脑组织代谢药 激素类药物 利尿脱水药 维生素类 麻醉类及其他 其他治疗方式 高压氧疗法 体外反搏疗法 颈部围领 气功疗法 医疗体操 药枕 谢谢!!! 其他治疗方式 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 陕西中医学院 刘智斌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退行性病变的脊柱疾病,是由于颈肩背部的慢性劳损或急性外伤,导致颈段脊柱力学平衡失调,引起颈椎骨关节功能紊乱、颈椎退行性变(椎间盘变性,椎体或关节部骨质增生)。造成对颈神经根、椎动脉、颈交感神经、脊髓和周围软组织的刺激或压迫而引起的临床较复杂的一种综合症候群。 好发人群 各个年龄段,老年人多见 与职业有关,伏案工作者多见 有年轻化趋势 病因病机 外因: 急性颈椎外伤:如颈椎椎体的轻微移位及颈部严重的挫伤,可造成椎间盘、韧带、后关节囊等组织的急性损伤,从而产生症状。 慢性劳损:与从事的职业、工种、生活姿势有关。如长期低头伏案位工作,可引起颈部软组织的慢性损伤,使颈段脊柱稳定性下降,产生自体紊乱,从而加速颈椎的退行从而产生症状。 风寒湿邪:中年以后,肝肾渐亏,气血衰少,络脉空虚,筋脉失于濡养,风寒湿之邪易于侵袭,使经络痹阻,导致或引发症状。 病因病机 内因: 椎间盘退变是本病的主要内因。由于椎间盘退变导致颈椎内外、椎体间等力学平衡的失调.此外先天畸形,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亦有一定的影响。 刘XX颈椎正侧位片 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 钩椎关节增生 前纵韧带钙化 楊X颈椎MRI片 颈椎椎间盘突出 临床分型 颈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 交感型颈椎病 混合型颈椎病 主要症状 颈型颈椎病: 平素颈背疼痛反复发作,发作时颈项疼痛强直,延及上背肩部,头颈部不能俯仰旋转,甚则头颈部呈斜颈姿势。 每次发作三、五天后,可有一段时间的缓解 。 发作时颈椎活动明显受限,病侧肌筋痉挛及压痛,但椎间孔挤压试验,神经根牵拉试验均正常 主要症状 神经根型颈椎病: 以持续性颈臂痛呈阵发 性加剧为主。 沿受累颈脊神经走行方 向有烧灼样或刀割样痛, 或有触电样或针刺样串 麻感 。 当颈部活动或腹压增加时, 症状加重。 颈部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或发硬、发僵,或颈呈痛性斜颈畸形。 同时上肢感到发沉及无力等现象。 主要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 四肢麻木、酸胀、烧灼感、僵硬无力 头痛头昏、大小便改变(如排尿排便障碍,排便无力或便秘等) 重者活动不便、走路不稳,甚至出现瘫痪。 主要症状 椎动脉型颈椎病: 每当头部取过伸位或转向某一方位时,即出现位置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 猝然摔倒,摔倒时,神志多半清楚。 主要症状 交感型颈椎病 : 颈枕痛或偏头痛,头晕、目眩、视物模糊、眼窝胀痛、咽喉不适或伴有异物感、耳鸣. 心率不正常(心动过速或过缓),假性心绞痛 。 多汗或无汗,肢凉,痛觉过敏。 胃肠功能紊乱(腹泻或便秘)。 预 防 正确的坐姿 要预防颈椎病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坐姿要正确,使颈肩部放松,保持最舒适自然的姿势。办公室工作者,还应不时站起来走动,活动一下颈肩部,使颈肩部的肌肉得到松弛。 预 防 活动颈部、抬头望远 应在工作1~2小时左右,有目的地让头颈部向前后左右转动数次,转动时应轻柔、缓慢,以达到各个方向的最大运动范围为准。使得颈椎关节疲劳得到缓解。 预 防 睡眠方式 睡觉时不可俯着睡,枕头不可以过高、过硬或过低。枕头:中央应略凹进,颈部应充分接触枕头并保持略后仰,不要悬空。习惯侧卧位者,应使枕头与肩同高。睡觉时,不要躺着看书。不要对着头颈部吹冷风。 预 防 避免损伤 防寒防湿 预防感染 加强颈部肌肉群的活动锻炼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 治则: 祛风散寒、舒经活络、针灸并施,泻法或平补平泻。 穴位处方: 大椎、天柱、后溪、颈椎夹脊 取穴方义 方义: 大椎是督脉穴,为诸阳之会,针灸能激发诸阳经经气,通经活络; 后溪、天柱分别属手足太阳经,天柱为局部取穴,后溪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与督脉相通,两穴配伍可疏调太阳、督脉经气,通络止痛; 颈椎夹脊穴具有疏理局部气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