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重点知识汇总(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操作系统重点
第一 章
操作系统的目标
6、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实体的一部分,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记录型数据结构。其作用是使一个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含数据),成为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一个能与其它进程并发执行的进程。或者说,OS是根据PCB来对并发执行的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的。
7、原语:是由若干条指令组成的,用于完成一定功能的一个过程。
原子操作:一个操作中的所有动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
8、(1)引起进程阻塞和唤醒的事件:1)请求系统服务 2) 启动某种操作
3) 新数据尚未到达 4) 无新工作可做
(2)进程阻塞:正在执行的进程,当所请求的某事件没出现时,由于无法继续执行,于是进程便通过调用阻塞原语block把自己阻塞。进程阻塞是进程自身的一种主动行为。
(3) 程唤醒:当被阻塞进程所期待的事件出现时,如I/O完成或其所期待的数据已经到达,则由有关进程(比如,用完并释放了该I/O设备的进程)调用唤醒原语wakeup( ),将等待该事件的进程唤醒。
9、进程同步:是对多个相关进程在执行次序上进行协调,以使并发执行的诸进程之间能有效地共享资源和相互合作,从而使程序的执行具有可再现性。
10、临界资源:临界资源是指每次仅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如打印机、磁带机等都属于临界资源。诸进程间应采取互斥方式,实现对这种资源的共享。
11、临界区:把在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称为临界区
12、同步机制应遵循的四条规则:(1)空闲让进 (2) 忙则等待 (3) 有限等待 (4) 让权等待
13、信号量机制
(1)整型信号量:一个用于表示资源数目的整型量,除初始化外,仅能通过两个标准的原子操作(Atomic Operation) wait(S)和signal(S)来访问。
(2)记录型信号量:一种采取了“让权等待”的策略使进程不存在“忙等”现象的进程同步机制。除了需要一个用于代表资源数目的整型变量value外,还应增加一个进程链表L,用于链接上述的所有等待进程。
14、经典进程的同步问题: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P58 (结合P82的课后练习复习)
15、进程通信:指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其所交换的信息量少者是一个状态或数值,多者则是成千上万个字节。
16、管道机制提供的三方面协调能力:(1)互斥 (2)同步 (3)确定对方是否存在,只有确定了对方已存在时,才能进行通信
17、线程:不拥有系统资源,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也是独立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
第三章
处理机调度的层次:(运行频率:低级调度中级调度高级调度)
1.高级调度(作业调度、长程调度、接纳调度):将外存作业调入内存,创建PCB等,插入就绪队列。
一般用于批处理系统,分/实时系统一般直接入内存,无此环节。
2.低级调度(进程调度,短程调度)
主要是决定就绪队列中的哪个进程应获得处理机,然后由分派程序(Dispatcher)分派处理机。
两种调度方式:
1)非抢占方式:简单、系统开销小,实时性差 (如win31)
2)抢占方式:(1)优先权原则(2)短进程优先原则(3)时间片原则
3.中级调度(中程调度):为提高系统吞吐量和内存利用率而引入的一 内---外存对换功能(换出时,进程为挂起或就绪驻外存状态)
面向用户的准则
(1)周转时间短(常用于批处理系统)
概念:作业从提交到完成的时间.分为:驻外存等待调度时间;驻内存等待调度时间;执行时间;阻塞时间
平均周转时间:
平均带权时间: (可见带权w越小越好,Ts为实际服务时间。)
面向系统的准则
(1)吞吐量高(特别是批处理):单位时间完成作业数
(2)处理机利用率好:(因CPU贵,特别是大中型多用户系统)
(3)各类资源的平衡利用。
先来先服务和短作业(进程)优先调度算法
1.FCFS
特点:简单,有利于长作业(进程) 即CPU繁忙性作业,不利于短作业(进程)
2.短作业(进程)优先调度算法:SJ(P)F
提高了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从而提高了系统吞吐量)
特点:对长作业不利,有可能得不到服务
估计时间不易确定
计算:带权周转时间=周转时间/服务时间;完成时间:FCFS按顺序完成作业,SJF完成第一个作业后选择服务时间最短的作业依次完成;
3.最先优先权调度算法类型:
1)非抢占式优先权算法
2)抢占式优先权算法,实时性更好。
优先权类型:
1)静态优先权:进程优先权在整个运行期不变。
特点:简单,但低优先权作业可能长期不被调度(饥饿)。
2)动态优先权:进程优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