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钢筋理论重量表及计算公式..doc

发布:2017-01-29约4.53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钢筋理论重量表、计算公式 用钢筋直径(mm)的平方乘以 0.00617 0.617 是圆 10 钢筋每米重量。钢筋重量与直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 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 其实记住建设工程常用的钢筋重量也很简单 φ6=0.222 Kg φ6.5=0.26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0kg Φ24=2.47kgΦ22=2.98kgΦ25=3.85kgΦ28=4.837kg............ Φ12(含 12)以下和 Φ28(含 28)的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三位数,Φ14 至 Φ25 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二位数 Φ6=0.222Kg Φ8=0.395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Kg Φ20=2.47Kg Φ22=3Kg Φ25=3.86Kg 我有经验计算公式,你自己计算一个表格就可以了。也可以去买一本有表格的书,用起来也很方便的。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简式 材料名称 理论重量 W(kg/m) 扁钢、钢板、钢带 W=0.00785×宽×厚 方钢 W=0.00785×边长 2 圆钢、线材、钢丝 W=0.00617×直径 2 钢管 W=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等边角钢 W=0.00785×边厚(2 边宽--边厚) 不等边角钢 W=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 工字钢 W=0.00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 槽钢 W=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 备注 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2、f 值:一般型号及带 a 的为 3.34,带 b 的为 2.65,带 c 的为 2.26。 3、e 值:一般型号及带 a 的为 3.26,带 b 的为 2.44,带 c 的为 2.24。 4、各长度单位均为毫米 1 钢筋的公称横截面面积与理论重量表 公称直径(㎜) 公称横截面面积(㎜ 2) (kg/m) 6 28.27 0.222 8 50.27 0.395 10 78.54 0.617 12 113.1 0.888 14 153.1 1.21 16 201.1 1.58 18 254.5 2 20 314.2 2.47 22 380.1 2.98 25 490.9 3.85 28 615.8 4.83 32 804.2 6.31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 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 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 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 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 03G101-1 中关于支座锚固 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 且≥0.5Hc+5d,为 直锚,取 Max{Lae,0.5Hc+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 或≤0.5Hc+5d,为弯锚,取 Max{Lae, 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2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 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 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