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元素测定.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谢谢大家! * 3、几种消化法各自的优缺点 干法灰化:部分元素易损失,回收率低,污染的几乎较大,分析空白较高。 湿法消化: 消化试剂一般采用混酸体系,而消除样品中基体干扰的试剂有硝酸铵、磷酸二氢铵、氯化钯等,试剂消耗大,分析空白高,消化时间长。 * 微波消化:溶样速度快、样品分解完全、待测元素损失较少、试剂耗量少、空白值低、样品测定回收率较高,消化杯费用昂贵且难以清洁。 密闭压力罐法:样品分解完全、待测元素损失较少、试剂耗量少、空白值低、样品测定回收率较高,适用大批样品消化,消化时间长。 痕量元素分析一般采用“微波消化”及“密闭压力罐法”来进行样品的前处理。 * HNO3在室温条件下可以分解有机物,而在高温条件下可使有机物完全矿化;H2O2在较低温度下即可分解成高能态活性氧,与硝酸混合,其氧化能力可显著提高,能更有效地破坏有机物。 对于含有不溶物二氧化硅的食品,如:茶叶、贻贝、蚝等,须用HF溶解,一般采用 HF-HNO3 或 HF-HNO3-H2O2 混酸体系。 4、混合酸消解体系 * 在密闭条件消化时,HCLO4的分解会使罐内压力增大,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避免采用含HCLO4的混酸体系。 消化后,有些待测元素易生成不溶物,尽量少用H2SO4。 * 消解内罐及外罐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 * 检出限 式中:CL:检测低限; Sb:空白值标准偏差,(一般平行测定20次); b: 方法校准曲线斜率。 对于已制定MRL的物质:( CL + 3SMRL ) CMRL SMRL:MRL处的标准偏差; CMRL:已制定最高残留限量(MRL) 对于禁用物质,方法检测限应尽可能低。 测定低限 * 精密度实验 需进行三水平试验,平行测定6次以上,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 禁用物质:方法测定低限、两倍方法测定低限、十倍方法测定低限。 已制定最高残留限量(MRL):方法测定低限、MRL、选一合适点。 未制定最高残留限量(MRL):方法测定低限、常见限量指标、选一合适点。 根据标准曲线的上限浓度C,配制0.1C、0.5C、0.9C的标准溶液浓度,平行测定6次以上,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 * 准确度实验 回收率实验: 需进行三水平试验 禁用物质:方法测定低限、两倍方法测定低限、十倍方法测定低限。 已制定最高残留限量(MRL):方法测定低限、MRL、选一合适点。 未制定最高残留限量(MRL):方法测定低限、常见限量指标、选一合适点。 测定标准物质: 加标回收实验:根据样品本底值的浓度,在样品中分别加入0.5C、2C、4C的标准溶液,测其回收率。 * 数据的分析 分析空白的监测和空白值的扣除。 空白值的波动较大,往往在百分之几十,甚至百分之几百的水平上波动。 可靠并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把分析空白降至可以忽略不计。 在分析过程中做空白的平行测定,监视分析过程。 在分析空白主要来自试剂的玷污时,空白值比较稳定,若有必要,可以扣除空白值。. * 标准物质的选择与测定 环境水样标准物质,用以检测标准系列的配制浓度是否准确,其测定的直读浓度应在曲线范围内。 标准物质的基质尽量接近被测样品,与被测样品同步消化处理。 测定结果不在标准值范围内,应考虑: 分析空白,是否存在试剂、容器污染等。 方法的检出限是否适合本次检测。 样品基质的干扰。 被测元素的存在形式,消化方法是否合适。 * 三、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食品中铅、镉、铬、铝 *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最佳条件选择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有关灯电流、光谱通带及吸收线的选择原则和方法与火焰法相同。石墨炉按照干燥、灰化、原子化程序升温和采用惰性气体保护。因此,选择合适的干燥、灰化、原子化温度及时间和惰性气体流量是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所特殊需要的。 * 干燥温度和时间的选择 干燥阶段是一个低温加热过程,其目的是蒸发样品的溶剂或含水组分。干燥条件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重观性。干燥温度与时间,应根据不同基体组分的样品进行选择。一般而言,干燥温度应稍高于溶剂的怫点。如水溶液应选择在100~125℃范围内。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沸点117℃)作溶剂,可选用120℃。干燥温度的选择必须避免样液过于猛烈的沸腾,流散或飞溅,又要保证有较快的蒸干速度。所以有时宁可选择稍低于溶剂的沸点温度,适当延长干燥时间,以解决样液流散飞溅现象。选用斜坡升温干燥是有利的。 * 干燥时间要与干燥温度相配合,通常依进样体积而定。例如,进样10、20、50、100 μl时,其干燥时间可分别选用15、20、40、60 s。 对于某些粘度较大、易冒泡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