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让生活化走进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doc

发布:2017-02-28约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让生活化走进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   【摘要】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师应精心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重视实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关键词】 问题情境;实验操作;能力培养   数学教学应该提倡“生活化”的观点,做到教学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在“走向”生活的过程中完成数学教学.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一方面,在数学教学中,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发现现实世界中存在数学问题,得到有关的数学规律;另一方面,是把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得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入教学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去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根据这一要求,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创设既有实际意义,又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   案例1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的导入   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面食. 制作时,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若干次后便成了许多根细细的面条. 你能算出拉扣6次后共有多少根面条吗?   利用拉面情境来引入幂的定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重视数学实验操作活动教学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 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做数学,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因为学生在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发展其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并能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而这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   案例2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 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下面的实验自主发现:   (1)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个直角三角形,怎样才能使全班同学剪下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   (2)观察图中的三角形,先猜一猜,再量一量,哪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3)画∠MAN = 50°;在AM、AN上分别截取AB = 1.4 cm,AC = 2.3 cm;连接BC,剪下所画△ABC,与同学所画的三角形能够重合吗?   通过实验活动,学生亲身感悟解决问题、应对困难的思想和方法,逐渐形成正确思考与实践的经验. 学生只有经常进行这样的实验活动,才能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发展创新精神.   三、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强调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精选一些与社会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案例3 (2013东营)在东营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中,某学校计划购进一批电脑和电子白板,经过市场考察得知,购买1台电脑和2台电子白板需要3.5万元,购买2台电脑和1台电子白板需要2.5万元.   (1)求每台电脑、每台电子白板各多少万元?   (2)根据学校实际,需购进电脑和电子白板共30台,总费用不超过30万元,但不低于28万元,请你通过计算求出有几 种购买方案,哪种方案费用最低.   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综合利用有关的教育资源,多角度、多层次地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来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学习数学,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参考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