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检定用菌种管理规程.doc

发布:2016-08-10约2.3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标准操作规程 标 题:检定用菌种管理规程 生效日期 年 月 日 页次:1/ 编号:SOPQC-031-01 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 新订 修订 原文件号: 编制: 部门审核: QA审核: 批准: 分发部门: QC。 目的:建立一个检定用菌种管理规程。 范围:适用于QC。 责任者:QC化验室检定菌保管员、QC主任。 规程: 1. 菌种的采购 菌种的采购由检定人员提出并填写请购单,内容应包括菌种名称、编号、购买数量、用途等,经质量管理部负责人批准后,到当地药检所或菌种保存机构购买。 2.菌种的保存 2.1.菌种的保存应由质量检验机构指定的负责人负责,此人应受过专业培训,并有菌种保存的经验。 2.2. 菌种保存负责人应该填写菌种保管记录。内容:菌种名称、编号、来源、购买日期、形态特征、培养特征、菌种传代次数、传代时间间隔、传代者签名、最佳培养基、培养条件、保存方法、贮存条件、保存地点等,在保存容器外加贴标签,内容为名称、编号、购买日期。2.4. 菌种应该保存于冰箱中,保存温度为46℃。 2.. 每周检查一次保存菌种的冰箱温度、湿度、菌种管的棉塞是否松动、生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并逐次记录。 3. 菌种的传代 3.1. 菌种必须进行传代,传代和接种在菌种接种室内进行。 标 题 检定用菌种管理规程 颁发部门 质量管理部 编号 SOPQC-031-01 页次:2/ 3.2. 传代操作3.2.1. 先点燃酒精灯,在火焰旁的上部空间操作。烧灼接种环。 3.2.2. 将原有的菌种斜面培养基(简称菌种管)与待种的新鲜外面培养基(简称接种管),持在左手拇指、食指及中指之间,要注意能清楚地观察到斜面,菌种管在前,接种管在后。应斜持试管呈45°角,使试管内斜面向上,两试管口平齐,注意不要持成水平,以免管底凝集水浸湿培养基表面。 3.2.3. 以左手在火焰旁转动两管的棉塞,以便接种时易于拔取。再以右手持接种环的柄端,垂直或稍斜地把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顶端的环必须烧红,以彻底灭菌。环以上凡接种时可进入试管的部分,也应通过火焰烧灼。烧灼时,应把环置于酒精灯的外焰上,因外焰的温度比内焰高,容易烧红。 3.2.4. 使用右手的小指和手掌之间以及无名指与小指之间,在火焰旁分别拔出两支试管的棉塞,持住。再将试管口在火焰上通过,以杀灭管口可能沾污的细菌,但勿烧烫。 3.2.5. 先将烧灼过的接种环插入菌种管内,接触无菌苔生长的培养基上,如有熔印则表明接种环未冷却,能烫死细菌。一定待冷后,再从斜面上挑取菌苔少许。取出时接种环不能通过火焰,应在火焰旁迅速插入接种管,在斜面上轻轻划线接种。划线时一般先由下而上划一直线后,再由上而下划曲线。操作过程应迅速,勿使菌苔沾至管壁或管口。 3.2.6. 当接种完毕,立即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右手到火焰旁塞上棉塞,不要将管口离开火焰旁去迎接右手的棉塞。最后将接种环烧灼灭菌放置原处,再把棉塞塞紧,即可进行培养。 3.3.7. 操作过程中,如因不慎使棉塞触及火焰而着火,切勿用口吹,须在刚刚着火时迅速塞入试管,因管内氧气不足会很快熄灭。若棉塞外端着火,可用手捏熄。若棉塞烧坏不宜再用,可另取末接种斜面培养基上的灭菌棉塞,代替塞上。 3.3.8. 接种并培养后的菌种放冰箱保存。传代和接种使用后,应记好记录。 4. 检定菌定期检查 4.1. 保存期菌种的新陈代谢处于最低水平,易发生变异和死亡,因此必须对保藏期菌种定期检查。 标 题 检定用菌种管理规程 颁发部门 质量管理部 编号 SOPQC-031-01 页次:/3 4.2. 定期检查菌种外观及干燥状态。 4.3. 定期将菌种培养复活,检查保藏菌种的存活率和形态并记录。 4.4. 控制传代次数。传代次数越多,突变机率越大,因此要尽量少传代,大肠杆菌每隔6个月传代一次,如发现菌种变异,应销毁灭活(加热失活),有灭活记录。 4. 检定菌的发放 4.1. 检定菌由专人负责发放,并有发放记录。 4.2. 所有发出的检定菌应是培养后健康、生命力强、无变异的菌。 菌种保存记录检定菌发放记录 附件:菌种保存记录 菌 种 保 存 记 录 编号:RQC-040-01 菌种名称 编号 来源 购进日期 形态特征 最佳培养基 储存地点 保存方法 贮存温度 保存地点 传代记录 传代日期 传代时间间隔 传代次数 传代支数 传代者签名 发放者签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