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习题解答.doc

发布:2017-03-25约1.6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作业习题解答 第五章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5.1解: 在对数概率坐标纸上作出对数正态分布的质量累积频率分布曲线, 读出d84.1=61.0、d50=16.0、d15。9=4.2。。 作图略。 5.2 解: 绘图略。 5.3解: 在对数概率坐标纸上作出对数正态分布的质量累积频率分布曲线,读出质量中位直径d50(MMD)=10.3、d84.1=19.1、d15。9=5.6。。 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29(5-24); P129(5-26); P129(5-29)。 5.4解: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35(5-39)按质量表示 P135(5-38)按净体积表示 P135(5-40)按堆积体积表示。 5.5解: 气体流量按P141(5-43); 漏风率P141(5-44); 除尘效率: 考虑漏风,按P142(5-47) 不考虑漏风,按P143(5-48) 5.6解: 由气体方程得 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2(5-45)。 5.7 解: 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5(5-58) 粉尘浓度为,排放浓度10(1-99%)=0.1g/m3; 排放量2.22×0.1=0.222g/s。 5.8解: 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4(5-52)(P=0.02)计算,如下表所示: 粉尘间隔/ 0.6 0.6~0.7 0.7~0.8 0.8~1.0 1~2 2~3 3~4 质量频率 /% 进口g1 2.0 0.4 0.4 0.7 3.5 6.0 24.0 出口g2 7.0 1.0 2.0 3.0 14.0 16.0 29.0 93 95 90 91.4 92 94.7 97.6 粉尘间隔/ 4~5 5~6 6~8 8~10 10~12 20~30 其他 质量频率 /% 进口g1 13.0 2.0 2.0 3.0 11.0 8.0 24.0 出口g2 6.0 2.0 2.0 2.5 8.5 7.0 0 99.1 98 98 98.3 98.5 98.2 100 据此可作出分级效率曲线。 5.9解: 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4(5-54)。 5.10 解: 当空气温度为387.5K时。 当dp=0.4时,应处在Stokes区域。 首先进行坎宁汉修正:, ,。则 ,。 当dp=4000时,应处于牛顿区,。 ,假设成立。 当dp=0.4时,忽略坎宁汉修正,。经验证Rep1,符合Stokes公式。 考虑到颗粒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在很短时间内就十分接近us,因此计算沉降高度时可近似按us计算。 dp=0.4 h=1.41×10-5×30=4.23×10-4m; dp=40 h=0.088×30=2.64m; dp=4000 h=17.35×30=520.5m。 5.11解: 设最大石英粒径dp1,最小角闪石粒径dp2。由题意, 故。 5.12解: 在所给的空气压强和温度下,。dp=200时, 考虑采用过渡区公式,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50(5-82): ,符合过渡区公式。 阻力系数按P147(5-62)。阻力按P146(5-59) 。 5.13解: 圆管面积。据此可求出空气与盐酸雾滴相对速度 。考虑利用过渡区公式: 代入相关参数及us=0.27m/s 可解得dp=66。 ,符合过渡区条件。故能被空气夹带的雾滴最大直径为66。 5.14解: 粒径为25,应处于Stokes区域,考虑忽略坎宁汉修正: 。竖直方向上颗粒物运动近似按匀速考虑,则下落时间,因此L=v.t=1.4×122m=171m。 5.15解: 在给定条件下。 当dp=10,粉尘颗粒处于Stokes区域: 。 dp=500,粉尘颗粒处于牛顿区:。因此 。经验证,Rep=1307500,假设成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