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九九八年的调查研究结果摘要.PDF

发布:2017-05-25约1.87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附錄一 一九九八年的調查研究結果摘要 9 兩項調查研究的摘要 如下 : 調查研究一-亞洲及西方各主要國家及地區的數學課程比較研究 研究由三部分組成 :文獻綜覽、課程文件分析,以及第三屆國際數學及科學 研究香港區結果的摘要。主要結果有 : (a) 香港經修訂的中學數學科課程 (1999 )大致上能配合全球的發展趨勢。 (b) 香港的數學課程試圖在教授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 (為西方所高度重視)與 基本技巧和內容 (為亞洲國家及地區所強調)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c) 在課題引入方面,香港的課程較世界各地平均早兩年。 (d) 香港的課本較側重學生在「知識」及「常規運算」上的表現。 (e) 亞洲國家及地區的政府通常會制定一套「標準 J 課程,由學校嚴格遵行。 (f) 東亞國家及地區非常重視課本的使用,而西方國家在使用課本方面則較有 彈性。 (g) 各地普遍推行數學科分流教學的做法,而分流的方法各有不同。 (h) 香港的數學課程可說是最缺乏靈活性和選擇性的。 與本研究主旨有關的第三屆國際數學及科學研究的結果亦撮述如下 : (a) 在 26 個國家及地區的小四學生及 41 個國家及地區的中二學生當中,香 港學生的成績均排名第四。香港學生善於處理常規的問題,但在解決探究 性的問題方面表現稍遜,而在若干需要動手操作活動的評核中,香港學生 的表現則明顯較差。 (b) 與其他參與是次研究的閻家及地區的學生一樣,香港學生認為數學科相當 重要,但他們並不特別喜歡數學科。 (c) 人們普遍認為,東亞國家及地區的學生相信成功有賴後天的努力,多於個 人的天資或天賦的能力,而且他們亦非常重視背誦;然而,是次調查研究 的結果並不完全支持這種固有的觀念,但是,香港教師則認為學生的天資 並非成功的先決條件。 (d) 香港學生並不認為自己在數學科的表現良好。一般而言,又以女生比男生 對自己的能力較缺乏信心。 (e) 與其他國家及地區的學生相比,香港學生的課程時間,特別是小學生,用 9 該摘要錄自專責委員會的最後報告書: 「數學課程全面檢討報告」的第三章。 115 附錄一 於做數學家課、溫習數學或上數學補習班的時間較多。 研究結果顯示,香港學生在第三屆國際數學及科學研究的數學測驗中取得非 常理想的成績,但部分學生對數學科的態度並不積極,對解數學題亦缺乏信 心 。 調查研究二 - 各界人士對數學課程觀感的分析 主要結果有 : (a) 學生與家長均很重視數學科。 (b) 不同持分者對數學課程均持正面的態度。 (c) 數學教育應訂立更廣泛的目標,並應培養學生的高層次思維能力,而教學 方式亦應著重啟發學生思考。 (d) 應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e) 應從認識和教育層面著眼,重新設計課程,以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對概 念的認識。 (f) 應照顧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包括在高中級別推行分殊課程。 (g) 應進一步探討「核心」與「延伸」課程的概念。 (h) 應確保各學習階段課程連貫一致,並讓教師知悉其他學習階段的課程內 容 。 (i) 應審慎處理評估和考試對學生所構成的壓力。 (j) 教師是推行課程改革的關鍵人物,故應在資訊科技的應用、加強解決問題 的技巧和課程剪裁等各方面,給予輔助和支援。 (k) 應加強職前和在職師資培訓。 (l) 應促進教育界問工之間的交流。 (m) 應把日後課程改革的路向清楚告知不同持分者,以爭取他們的支持。 (n) 應仔細研究教師工作量的問題。 116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