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二第一次月考政治卷.doc

发布:2016-12-13约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安福二中(下)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命题人:刘安文 班级: 姓名: 考号: 成绩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25×2分)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个星期四定为“世界哲学日”。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因为哲学是( ) A.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B.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C.哲学家思维活动的科学总结 D.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综合科学2.“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句话说明( ) A.反映本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 C.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3.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有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两种观点的共同点在于( ) A.都否认物质决定意识,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B.都承认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D.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4.“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 ) A、哲学的智慧是凭空产生的 B、哲学的智慧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C、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哲学与改造自然的活动无关 5.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价值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 C.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吟咏清明的诗句,既形象地道出了冬去春来的气候和物象特征,又吟咏了在万物蓬勃生长之时人们对亲人绻绻的思念之情。这体现了( ) ①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过程 ②意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能动反映过程 ③意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④意识是反映现实与再创造的统一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7.“新闻不是描红出来的”,新闻报道也不是人云亦云的产物。因此,作为新闻报道应该坚持的哲学原则是( ) ①坚持以时效性为第一原则,注意新鲜、及时②真实地反映事实真相,遵循客观性原则 ③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方向,承担社会责任④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寻求新颖突破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8.《印象普陀》最打动人的是它的主题——“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美丽的”。这一主题体现了( )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人的认识活动受主观因素限制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客观存在与主观思维相互依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漫画表明(  ) 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认识受到各种条件限制 C、主观认识没有是非标准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0.科学家在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指出,质子的半径比以前认为的要小4%。如果这个结果在未来得到进一步证实,那就意味着,要么阐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动力学理论本身有问题,要么许多基于现有质子大小计算所使用的里德伯常量是错误的。不管是何者情况,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写基础物理理论。科学家在已经形成结论的领域进行不断研究、反复论证,甚至改写相关理论体系,这说明( ) ①物理学现有的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包含有谬误 ②物理学上现已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③研究对象的无限性及其绝对运动的属性,决定了物理学的任何研究都是不能坚持的 ④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物理学研究的全过程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1.漫画《打“气”》意在告诉考生( ) ①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③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要尊重规律、创造规律  ④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应该树立信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你最痛苦的时候,窗外有小鸟在快乐地歌唱”,这句格言的寓意是( ) A.学习小鸟快乐生活 B.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