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超前地质预报样本.doc

发布:2018-05-19约1.9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某隧道 地质超前预报探测报告 编号: 探测里程:DK293+213~DK293+336 检测时间:2011年11月08日 委托单位: 设计单位: 检测单位: 检测人员: 报告编写: 复 核: 批 准: 一、工作概况 本次测试日期为2011年11月08日,测试隧道掌子面位置安装10个传感器,隧道左右边墙各布置5个,锤击震源点共计12个,隧道左右边墙各六个(如下图),检测范围:横向为中心线左右各20m,纵向为123m,成果图中红色点为震源布置点,蓝色点为传感器布置点,掌子面(图中红色区域最右侧)在图中的位置为27m,掌子面里程为DK293+213,下图为工作概况的示意图: 已开挖隧道,蓝色点位检波器点,红色点为震源点,成图范围为123m, 图中每格代表10m,掌子面 在图中的位置为27m。 ↑ ↑ 里程 DK293+213 +336 二、TRT系统预报原理 记录单元:使用24位A/D转换器,所接收信号的频率范围为0.7到3900赫兹. 接收单元:灵敏度:1V/g TRT6000地质超前预报系统是利用地震波的反射原理进行地质预报。预报时,通过垂击或激震器产生的地震波,地震波在隧道中的岩体内传播,当遇到一地震界面时,如断层、破碎带、溶洞、大的节理面等,一部分地震波就被反射回来,反射波经过一短暂时间到达传感器后被接收并被记录主机记录下来,然后经专门的O-RV3D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对地震波进行叠加,就得到清晰的异常体的层析扫描三维图象。再通过对异常体的里程、形状、大小、走向,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跟踪观测地质资料就可以确定隧道前方及周围区域地质构造的位置和特性。 解释依据:成像图采用的是相对解释原理,即确定一个背景场,所有解释相对背景值进行,异常区域会偏离背景区域值,根据偏离与分布多少解释隧道前方的地质情况。反射体越多、越离散代表岩体越破碎;蓝色部分代表该区域岩体波阻抗相对低,黄色代表该区域波阻抗相对高。 三、预报结论 通过勘测区域的地震波反射扫描成像三维图、P波波速、掌子面地质观测的信息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岩体P波波速为2748m/s。 里程DK293+213~DK293+231段:该段岩体主要由粉砂质泥岩构成,夹部分泥岩。围岩有较多小裂隙,并且含泥,遇水易软化;岩体完整性较差,建议围岩等级V级。 里程DK293+231~DK293+250段:该段岩体主要由粉砂质泥岩构成,夹部分泥岩。结果显示本段围岩软弱面稍微变多,推测裂隙或泥岩增多,有较多小裂隙,并且含泥,遇水易软化;岩体完整性稍微变差,建议围岩等级V级。 里程DK293+250 ~DK293+336段:该段岩体主要由粉砂质泥岩构成,夹部分泥岩。本段围岩软弱面减少,推测裂隙或泥岩减少;岩体完整性变好,强度提高。建议围岩等级IV级。 四、分析结果 地震波波速及TRT6000层析扫描成像地质图: 1. 地震波波速 P波波速为2748m/s 2.层析扫描成像地质图-俯视图 ↑ ↑ ↑ ↑ 里程 DK293 +213 +231 +250 +336 3.层析扫描成像地质图-侧视图 4.层析扫描成像地质图-立体图 第1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