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 两代舰 半世情 拳拳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个人 两代舰 半世情 拳拳心“我们是一边啃着窝窝头和黑面馒头。就着成菜和清汤,一边造出了舰船。”
――潘镜芙
“走自力更生之路,建立中国强大的海军,发展自主创新的中国导弹驱逐舰!”早在50年代就已成为了一种时代的召唤,正是肩负起祖国的需要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今年8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潘镜芙以拳拳赤子爱国心,主持设计了我国两代四种型号导弹驱逐舰,均获得成功,每一种型号都有新的突破。第一代驱逐舰实现从无到有并率先成功装备舰船导弹武器系统,编队指挥该型舰1980年参加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火箭试验,出色地完成了护航驱逐舰编队指挥任务;1985年首次代表中国海军出访南亚三国,扬我国威军威,改进型驱逐舰,首次将各种武器和电子装备组成全武器作战系统,为新型舰船设计发展打下了基础。
潘镜美院士在主持我国第二代导弹驱逐舰设计中,把国内新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组合,以系统工程观点更新设计理念,做到全舰有机协调,综合性能兼优,有效地提高了作战能力,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新型驱逐舰首制舰(哈尔滨号)1995、1996年参加二次海上演习,取得优异成绩,受到军委领导的高度评价。1997年哈尔滨号横渡太平洋,访问美国、墨西哥,秘鲁、智利:该型2号舰青岛号访问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2002年作环球航行,在国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潘镜芙院士用了50年的时间致力于我国导弹驱逐舰的发展,他不仅在驱逐舰总体设计,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和电磁兼容等新技术领域做了开拓性工作,带动了我国造船工业的技术进步,而且还为中国海军的强大,为悍卫祖国海域不受侵犯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一、少年壮志当拿云 奋发图强报国恩
1930年1月潘镜芙出生在浙江湖州南浔镇一个经营纸业的家庭。父亲搞经营,生活还算过得去,因此,他童年的生活是比较充实的。母亲读过书,有国文功底,写得一手好字。外公还是个秀才。全家人尽力给孩子一种最良好的教育,让他充分地发展。
可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难降到每个中国人身上。“船”和“海”这两个字,想必是潘镜芙的目光里,最敏感的。而他与此的渊源,是打了一个大大的转儿,最后把这个圈――画圆了。
抗日战争开始后,由于房子被烧掉了,整个家都烧光了,潘镜芙开始逃难,全家往上海逃。那时候只能坐小船从水上走,过黄浦江的时候,潘镜芙抬头一看,江上全都是外国的军舰和大船,我们自己的一艘都没有,当时这一情景对幼小的他触动很大,也很让他感到气愤!父亲,舅舅们在一旁议论说:“谁让我们中国没有军舰可以抵挡日寇呢,那只能任人宰割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建立自己的海军,这么受欺负?”潘镜芙不解地问起大人,同时也萌生了一个想法:“什么时候,中国开始造自己的舰艇呢?”这一年,潘镜芙仅仅6岁。
由于局势的变化,潘镜芙一家不得不在太湖水乡辗转。正是这个时候,水和船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于父母当时有些积蓄,便将积蓄藏在船上,他和父亲白天不敢上岸……童年的逃难经历,使“有船才能生存”的思想深深地扎根在他的脑海里。
大学时,电机系是最热门的,成绩好的潘镜芙选了这个专业,“那时就完全是为了出路。”
潘镜芙大学学的是电机系,毕业后进入华东电器设计处工作,算是专业对口。
而三年后,正逢新中国要建造五型军舰,在上海专门成立了船舶局产品设计分处,潘镜芙被幸运地调进此单位。他从做扫雷舰的电气设计工作开始,到后来懂得了如何设计建造舰船。从此,他与祖国的导弹驱逐舰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成为中国两代驱逐舰的总设计师和中国舰船设计专家。
二、打造中国人自己的驱逐舰
1964年3月,中国驱逐舰部队开始筹建。潘镜芙听到这一消息,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觉,因为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建造自己的军舰了!后来,我国要自造五型舰艇,为此在上海专门成立了船舶局产品设计分处,潘镜芙到产品设计分处工作,分配做扫雷舰的电气负责人。
从图纸发过来到翻译校对,再到发往船厂去造;从造出后先进行陆上试验再到航海试验:从“图纸”到“实物”,潘镜芙始终在厂里,一直盯着扫雷舰的建造。1956年夏天,造好的扫雷舰开始在舟山定海试航,潘镜英也一直跟着试航,直到最后交船。这一连串的“盯”和“跟”,让潘镜芙在看到试航成功的刹那间,若狂般欣喜。
那是他第一次参与舰艇设计,后来,由他总设计的舰艇横空出世。潘镜芙回忆往昔,抹不去的,除了卓著的成就,还有那乏陈的伙食:“我们是一边啃着窝窝头和黑面馒头,就着咸菜和清汤,一边造出了舰船。”
60年代后期,潘镜芙出任第一代导弹驱逐舰设计主要负责人之一。水面舰艇最大的试验就是适航性试验,潘镜芙长期颠簸在惊涛骇浪里处处身先士卒。“记得我第一次上船试验,下来后,都过了两天了,我躺在那里,还觉得眼前一直在转。”大连海区的水不够深,就去舟山;黄海的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