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习题.docx

发布:2019-07-11约2.7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命题点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 ( ) A.红磷 B.硫黄 C.木炭 D.蜡烛 2.右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该实验可说明N2难溶于水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人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大于1/5 3.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粉、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 mL)中的水的体积为 45 mL(铁粉生镑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验前必须检查裝置的气密性 B.通过本次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C.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4. 蜡烛(足量)在图1所示的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5.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如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已知所用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②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可观察到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③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 mL; 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1/5体积的氧气。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6.图I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 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一时间关系图 (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二者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C.p= 0. 79p0、p’=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 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7.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5 mL 15 mL 9 mL (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 (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两条) 8.图甲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 (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检査装置的气密性 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 C.点燃红磷后缓慢地将燃烧匙插人瓶中,塞紧瓶塞 D.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 。 (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的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以简化为铁生镑。小明用配制的发热剂按图乙所示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更接近。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 9.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