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不同麻醉方式在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患儿手术中体会.doc

发布:2017-09-02约2.72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不同麻醉方式在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患儿手术中体会【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236-01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在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患儿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 分为表麻加局麻组和全麻组 ,表麻加局麻组行传统术式扁桃体挤切,腺样体刮除。全麻组行扁桃体剥离 ,小儿鼻内镜直视下行腺样体刮除。结果 分别对比两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切口反应 ,修复时间和并发症情况。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麻对于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对于不合并分泌性中耳炎 ,只有打鼾或 /和阻塞性呼吸暂停的患儿 ,表麻加局麻亦可作为一种麻醉方式。 【关键词】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手术;麻醉 目前切除扁桃体的方法有几种 ,如剥离法、挤切法、射频切除法、等离子切除法[3]等 ,腺样体的手术有盲视下刮除、直视下刮除、直视下电动切割器切除法[4]等。对这一手术的一般要求为手术要准确简单,出血少,时间短,能有效切除扁桃体、腺样体,术后症状能有效改善,并发症少,费用低。手术方法不同 ,麻醉也不同。对如何正确选择麻醉我们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院 2000年至 2007年收治的病人共 466例 ,其中男256例 ,女 210例 ,年龄 3岁 8个月 ~12岁 ,平均 6岁5个月 ,全部患儿均经纤维鼻咽镜证实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肿大为 Ⅱ度以上。主要表现为打鼾、鼻塞、鼻漏脓涕、听力下降、间断咽痛、发热等,5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前均行听力检查(纯音测听检查,声导抗检查),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及B型或C型鼓室导抗图。 1、2 手术方法:表麻加局麻组:表麻成功后,扁桃体周围加用 1%利多卡因3 ml行鄂舌弓上、中、下三点局麻,挤切刀从扁桃体下极套入 ,转动刀环 ,将扁桃体后面及上极套进,以另一手拇指将扁桃体全部挤入刀环内,收紧刀柄 ,以迅速、果断 ,有力的扭转摘下扁桃体。盲视下迅速将腺样体刮匙置于鼻咽顶部腺样体的上端,适当用力将腺样体刮除。创面纱布块压迫或依靠自凝止血。全麻组: 仰卧经口插管,开口器撑开暴露口咽部,肩部垫高 ,摘除扁桃体的方法同表麻加局麻组,出血者压迫止血或缝扎止血,刮除腺样体在鼻内镜直视下进行,出血者给予纱布块压迫止血。 1、3评价:分别对比两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切口反应 ,修复时间和并发症情况。①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指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止血完毕。②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量以吸引器里的血量及检测压迫止血纱球的重量估计。③术后伤口反应::轻度为白膜形成均匀 ,舌、咽腭弓无或轻度水肿;重度为白膜厚薄不一 ,舌、咽腭弓水肿 ,甚至波及软腭和悬雍垂。创面修复时间指手术至白膜脱落的天数 ,术后并发症主要统计出血、感染等。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后1月复诊,有46例进行听力复查。 2、结果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 ,听力正常,鼓室导抗图正常 ,腺样体的大小在正常范围内。有效:症状好转,听力改善,鼓室导抗图为C型,腺样体大小在正常范围内。无效:症状无好转 , 听力无改善或鼓室导抗图B型,扁桃体无残留 ,腺样体残留。两组伤口反映情况:表麻加局麻组 反应轻 186例 ,反应重47例; 全麻组 反应轻 109例 ,反应重124例;表麻加局麻组1例术后出血, 给予缝扎后好转,全麻组无术后出血。两组均未出现手术后感染。白膜脱落时间为 5~10d。局麻加表麻组心理创伤大 主要表现在对医生的恐惧。,表麻加局麻组术前合并分泌性中耳炎26例,痊愈12例,全麻组28例,痊愈20例。 3、讨论 既往对扁桃体、增殖体肥大的患儿多主张表麻加局麻,现在多主张全麻,全麻花费高 ,需鉴署麻醉协议书,而协议书中的心跳、呼吸骤停、药物不良反应、插管的各种意外等给患儿家长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 ,所以一部分家长不愿意全麻 ,究竟选择全麻或局麻应以病情而定。 腺样体位于鼻咽顶后壁中线处 ,是咽淋巴环内环的组成部分 ,正常生理情况下 ,6~7岁发育至最大 ,青春期后逐渐萎缩 ,成人后基本消失[1]。扁桃体和( 或)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上呼吸道阻塞的最常见原因,, 常并发急、慢性鼻窦炎, 分泌性中耳炎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腺样体在鼻咽部及毗邻部位炎症反复刺激下可增生肥大。纤维鼻咽镜检查腺样体阻塞后鼻孔范围≥51%并且出现相应症状如张口呼吸、睡眠打鼾、鼻塞、鼻流脓涕以及听力下降时称为腺样体肥大。若保守治疗无效,则应尽早行手术切除。腺样体切除术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切除病变组织 ,解除鼻咽阻塞 ,完全彻底地切除腺样体组织并不是评价术式优劣的标准,也不是腺样体切除术刻意追求的方向[2] 。 通过本组病例比较,全麻具有以下优点:手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