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例咯血病人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治疗护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7例咯血病人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031-01
【摘要】目的 探讨咯血病人行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治疗的效果和护理方法,确保检查治疗安全。方法 通过术前心理疏导,术中观察和配合、术后指导和护理等,对17例咯血病人进行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治疗和护理,并分析总结。结果5例夹除血凝块,肺叶复张,14例镜下注入止血药,止血效果好。结论 行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治疗时,护士必须熟悉业务,正确指导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才能使咯血病人安全而有效地进行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治疗。
【关键词】咯血 纤维支气管镜 镜下治疗护理
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检查对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价值早已得到广大临床工作者的肯定。20世纪80年代国外已报道了经纤支镜注入止血药物对咯血病人进行了成功治疗。我院呼吸内科于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42例咯血病人进行了纤支镜检查,并对其中17例进行了镜下治疗:5例夹除血凝块,肺叶复张,14例镜下注入止血药,止血效果好。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给予良好的术中、术后护理是检查顺利进行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现就护理工作的配合及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均为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的住院病人,男性6例,年龄17―79岁,平均42.45岁;女性11例,23―70岁,平均39.17岁。影像学检查示肺不张5例,其中3例为发病时无肺不张,咯血停止后出现肺不张,肺部感染3例,支气管扩张9例。
1.2 操作方法:所有病人均是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咯血停止或仍有少量活动性出血,采用Olympus 纤支镜,全部患者均在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护下进行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检查治疗。术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和鲁米那0.1mg,1%丁卡因4ml雾化吸入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吸氧3~5L/min,血氧饱和度大于90%,开始进行检查。对少量活动性出血的病人,在出血部位注入4℃左右冷生理盐水10-15ml,30-60s后吸出,必要时反复灌洗1,然后经纤支镜活检口注入血凝酶(巴曲亭)1单位/支+生理盐水3ml,观察1min,无出血后,退出纤支镜,患侧卧位5分钟。对气道内有血凝块阻塞者,均予细胞刷反复抽刷,异物钳夹除血凝块,打通阻塞气道后如管腔内有活动性出血予重复上述步骤。
2 治疗配合与护理
2.1 治疗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由于大多数患者对纤支镜检查有恐惧感,且病人都是咯血病人,怕再次咯血,故在检查过程中可能精神紧张、烦躁、焦虑,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介绍此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治疗所能达到的临床效果,说明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反应,并教会病人呼吸方法以及术中出现某些情况时,应如何配合,使患者解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1.2 患者准备: 患者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正常后,采用压缩雾化机,加入1%丁卡因4ml雾化吸入麻醉咽喉部, 并用1%丁卡因喷雾麻醉鼻腔,或用1%丁卡因棉条置入鼻腔内1-2min,检查前取出。同时用0.5%麻黄素液喷雾鼻腔2~3次,以收缩鼻腔毛细血管,减少黏膜充血、水肿、防止鼻出血。表面麻醉后病人取平卧位,吸氧,置心电监护和指氧饱和度。
2.1.3 用物准备 准备好异物钳、细胞刷、空针、4℃左右冷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血凝酶配好备用,纤支镜消毒备用。
2.2 治疗中的护理配合
2.2.1 吸氧:操作过程中充分供氧。纤支镜进入前应确保SaO2>90%,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意识、心率及SaO2的变化?,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发绀、SaO2下降到85%以下、心率明显加快、甚至心律不齐、烦躁不安等,应立即停止操作或暂时退出纤支镜,待病情平稳、缺氧改善,SaO2>90%后再行插入[1]。本组中有2例因夹除支气管血凝块过程中SaO2下降到85%以下、发绀加重而暂停操作,提高供氧浓度,待SaO2回升后继续治疗,其余15例均一次顺利完成。
2.2.2 吸痰:病人因呛咳,会咯出大量痰液,嘱病人张口,用吸痰管清除口腔内痰液,气管内痰液以纤支镜吸出,如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时,可局部灌注生理盐水,稀释痰液以利吸出,每次5~10ml,反复灌洗,直至吸尽痰液。
2.2.3 治疗配合:当患者出现烦躁、呛咳等不适时嘱患者精神放松,并保持纤支镜活检孔的开放,经活检孔追加2%利多卡因2ml。进入支气管管腔,明确出血部位后,配合术者将4℃左右冷生理盐水10-15ml注入,必要时反复。将注药导管经活检口送入,对准出血的支气管开口注入配制好的血凝酶,并注入适量空气以将管道中药液全部推入;夹除血凝块者,应协助术者送入异物钳,同时叮嘱患者减少呼吸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