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室内环境无障碍化设计.doc

发布:2017-08-27约2.8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室内环境无障碍化设计摘要:在提倡“设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下,室内环境设计应体现对人类中弱式群体的关怀和服务;创造合理舒适的室内环境,建立无障碍环境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体现。本文针对室内环境中无障碍化设计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室内环境;无障碍化;设计 无障碍化设计是联合国组织提出的一个设计新主张。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下降者(残疾人、老年人)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满足这些特殊人群需求的服务设施。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注意这一问题,并取得了很大进展。7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总结无障碍设计经验,积极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探索并提供便利的物质环境条件,提高这部分人的自立程度。如果我们在室内设计中寻求有助于这一理想的工作,那么,在室内设计中进行无障碍化设计就显而易见了。 一、室内环境中无障碍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室内环境中无障碍设计的必要性。首先,残疾人、老年人的特点对室内环境的特殊要求;残疾人在生理上的特殊情况造成身体活动和生活上的不便,与健康者相比在室内停留的时间要长一些;在心理上残疾人都不愿拖累他人,他们将自己的目标锁定在生活自立、行动自理上。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室内环境的特殊要求,安全、方便、舒适。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下降,平衡能力下降,肢体动作迟缓,可能会因一个很小的高差或湿滑的地面而发生摔倒的危险;感官衰退、视力、记忆力、判断力下降,反应迟钝,由室外环境活动为主变为以室内环境活动为主。这些变化又势必会对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情绪上的波动,导致出现孤独、失落、自卑和抑郁感。因此在心理上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要求独立自主,但是,因为上述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室内环境的特殊要求。因此,他们迫切希望有一个愉悦身心的室内环境。 其次,室内环境是以装饰材料、结构等多种物质要素,经过各种艺术处理而创造出来的,占有一定的空间、提供人类生活的设施。它同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行为模式联系十分密切。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室内环境已成为人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目前经济条件下,如何在室内环境设计和施工中,适应各类型人的需要,体现对特殊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的关爱,创建一个安全便捷、舒适宜人的无障碍室内环境,是我们室内环境设计师十分紧迫的研究课题。 目前,世界上已有二百个左右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有关残疾人的法律和无障碍设计法规与技术规范,这已成为世界性趋势;我国1989年由国家建设部、民政部及国家残联颁布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1990年12月28日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特别是1998年国家建设部、民政部及国家残联又共同颁布了关于贯彻实施《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若干规定的补充通知,要求加强工程施工中无障碍设计,这些规范的颁布和保障也为室内设计的无障碍设计提出了法律的依据和进行的必要性。 2.室内环境中无障碍设计的可行性。从现有的资料看,室内环境无障碍设计就其本身而言并不复杂,也没有什么深奥的理论,更不妨碍建筑和室内环境的总体设计布局,而且可以做到基本上不增加造价就可达到无障碍化设计。眼下关键的问题在于室内环境设计人员的无障碍设计意识,以及实施过程中细部构造的处理,比如:楼梯的坡道、门的大小等。因此,只要我们在室内环境设计初期能认真地考虑并重视对残疾人、老年人无障碍化设计的需求,无需花费很多的精力和财力,就能够消除室内环境中给特殊群体(残疾人、老年人)带来的不便及障碍。 二、如何进行室内环境无障碍化设计 1.国际通用无障碍设计标准。在一切公共建筑的入口处设置取代台阶的坡道,其坡度应不大于1/12;在盲人经常出入处设置盲道,在十字路口设置利于盲人辩向的音响设施;门的净空廊宽度要在0.8米以上,采取旋转门的需要另设残疾人入口;所有建筑物走廊的净空宽度应在1.3米以上;公厕应设有带扶手的座式便器,门隔断应做成向外开式或推拉式,以保证内部空间便于轮椅进入;电梯的入口净宽均应在0.8米以上。 2.室内环境无障碍设计。在进行无障碍设计时应从以下考虑: 客厅:面积应大于或等于14平方,应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柜体高度小于或等于1200mm,深度小于或等于500mm,家具摆放位置考虑轮椅的通过。厨房:位置最好设在门口附近便于方便残疾人轮椅的进出,操作台台面高度为750mm~800mm,深度500mm~550mm,洗涤池台口距地面小于800mm,深度为110mm~150mm,洗涤池下方净宽度和高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