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改变世界2014.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械创新设计技术 1.绪论1.1 机械工程科学发展趋势 我有创造力吗?经常有人会问自己 创造与 “天才”划等号,这种认识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抑制了自己创造力的激发和施展。 创造力人人都有,并不神秘 1.1 .1 发明改变世界 创造力起源于好奇心,在嬉戏玩耍的游戏中,在日常的活动中,常常蕴藏着创造的火花。 打破创造神秘感,在头脑中确立这样的观念,即:“人人是创造之人”。 中国机械发展 中国古代在机械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在动力的利用和机械结构的设计上都有自己的特色。许多专用机械的设计和应用,如指南车、地动仪和被中香炉等,均有独到之处。 石斧 冶金技术和机械加工的发展 中国古代金属冶铸技术发明时间较早,且技术精湛。 中国在大约40~50万年前,就已出现加工粗糙的刮削器、砍砸器和三棱形尖状器等原始工具。4~5万年前出现磨制技, 许多石器都已比较光滑,刃部也较锋利,并有单刃、双刃、凸刃、凹刃和圆刃之分。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能用石范和泥范铸造简陋的工具和武器。 春秋时期出现弩,控制射击的弩机已是比较灵巧的机械装置。到汉代,弩机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汉弩有一石至十石等八种规格,这些规格的形成表明机械制造标准在汉代已初步确立。弩机上留下了作工、锻工、磨工等的名字。 东汉时已有不同形状和用途的齿轮和齿轮系。有大量棘轮,也有人字齿轮。特别是在天文仪器方面已有比较精密的齿轮系。张衡利用漏壶的等时性制成水运浑象,以漏水为动力通过齿轮系使浑象每天等速旋转一周。公元132年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即候风地动仪。 浑天仪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它们是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的。浑仪模仿肉眼所见的天球形状,把仪器制成多个同心圆环,整体看犹如一个圆球,然后通过可绕中心旋转的窥管观测天体。 候风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中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于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制成,候风地动仪用精铜制成,直径2.7米,其外形像一个大型酒樽。 地动仪里面有精巧的结构,主要为中间的都柱(相当于一种倒立型的震摆)和它周围的八道(装置在摆的周围的8组机械装置)。在樽的外面相应地设置8条口含小铜珠的龙,每个龙头下面都有一只蟾蜍张口向上。如果发生较强的地震,都柱因受到震动而失去平衡,这样就会触动八道中的一道,使相应的龙口张开,小铜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知道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向。据史料记载,候风地动仪曾成功地记录了138年发生在甘肃的一次强烈地震,从而证明了它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是中国古代能自报行车里数的车辆。它是利用汉代鼓车改装而成。车中装有传动齿轮和凸轮杠杆等机械,车行一里,车上木人受凸轮的牵动,由绳索拉起木人右臂击鼓。据考证,记里鼓车是东汉以后出现的,仅用作帝王出行时的仪仗。 被中香炉AVI 被中香炉是一个铜制的容器,里头放入火炭,置于被中,就成了中国古代用于冬天取暖、薰香的“被中香炉”,奇处就在这铜制容器上:不论香炉在被子里怎么翻滚,香炉四周的环形支架都能保证香炉呈水平放置,丝毫不用担心火炭会倾覆。 这就是现在航空、航海中广泛应用的万向支架,使现代航船上的指南针、飞机上的导航仪,在颠簸中能保持平衡,现代平衡环靠的就是中国古人取暖“被中香炉”的原理。 1.1.2 机械工程 科学发展的趋势 制造业是产业革命的主力军 第一次产业革命:1733-1878 1)又称为:蒸汽革命。 2)产业革命的标志: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3)英国的制造业孕育和实现了瓦特的发明 4)制造业和瓦特的发明推动了热力学理论 的诞生。 制造业是产业革命的主力军(2) 第二次产业革命:1879-1945 1)又称为:电气革命。 2)产业革命的标志:电灯(爱迪生)、电话(贝尔)、 电机(西门子)等电气化产品。 3)制造业肇始了电的应用,而后才有麦克 斯韦电动力学 理论的诞生。 4)麦克斯韦电动力学理论推动了20世纪初开始的无线电、 微波、雷达、合成孔径、微波成像、卫星通信、宇宙 微波探测等技术的发展。 5)牛顿力学和电动力学又为量子力学的发展指引了道路, 导致了量子场论的创立。 制造业是产业革命的主力军(3) 第三次产业革命:1945-1972 1)又称为:电子(原子)革命。 2)产业革命的标志:原子弹(1945)、 电子计算机(1946)、晶体管 (1948)、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 等。 3)微电子制造技术开创了全新的信息 时代。 制造业是产业革命的主力军(4) 第四次产业革命:1973- 1)又称为:高新技术产业革命。 2)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