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连续钢构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oc

发布:2017-08-29约3.1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连续钢构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摘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具有行车舒适、施工简便、造价经济、外形美观、结构刚度大、跨越能力大、受力合理等诸多优点,尤其适合于跨越深谷、大河、急流的桥位,因而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分析了连续钢构桥几个关键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包括箱梁腹板、底板裂缝的控制,合拢段的施工控制,以及连续刚构桥的施工监控。 关键词:连续钢构桥;施工控制;裂缝;应力;合拢段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具有行车舒适、施工简便、造价经济、外形美观、结构刚度大、跨越能力大、受力合理等诸多优点,尤其适合于跨越深谷、大河、急流的桥位,因而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施工技术控制工作,以保证大桥顺利合拢,保证结构的受力合理和线形平顺,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连续钢构桥施工过程中有几个施工难度,也是施工控制的重点,下面简要对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加强箱梁腹板、底板裂缝的控制 连续钢构桥施工过程中,由于其受力特点的原因,容易导致箱梁的腹板、底板产生裂缝。可采取以下措施予以控制。 1合理选择箱梁下缘曲线,可对底板下缘曲线采用半立方抛物线和二次抛物线,采用变截面箱梁,以改善底板的受力状况。 2连续钢构在对称纵向荷载作用下,顶底板横向不同位置会产生纵向位移差,还会使其截面产生纵向翘曲位移,所以应注意改善预应力筋的布置。 3严格按照横、竖向预应力张拉顺序张拉预应力,通常浇筑完一个节段的混凝土后,就马上对本节段的横、竖向预应力筋进行张拉。“滞后张拉”能够有效改善预应力分布状态,即是张拉的预应力筋离节段断部或合龙段有一定距离,在很多工程中,滞后张拉长度超长,偏差超小。为使混凝土上预应力分布均匀,纵向预应力索在每个节段都应下弯。 4高跨比是影响主梁受力状态的主要参数,合理布置桥梁跨径,梁高适当增加,有助于改善主梁应力状态,提高主梁刚度;此外,有的工程中为降低结构自重而使箱梁腹板截面几何尺寸偏小,这种情况在宽箱梁中便会适当的降低桥梁腹板厚度,导致截面抗剪能力储备不足,容易引起裂缝,所以必须注意保证足够的截面尺寸。 5在中跨跨中及悬臂中部设置横隔板,可使箱梁畸变刚度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该部位的抗裂性能。 6桥梁裂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桥梁基础处理不够、出现不均匀沉降,所以桥梁施工必须认真做好基础处理,加强基础施工的质量管理。 7有的桥梁工程中因没有考虑足够的非线性温差,而活载及非线性温差正是边跨现浇段上缘出现较大拉应力的主要原因,这种拉应力便会导致箱梁开裂。所以设计及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温度取值,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8桥梁的混凝土结构质量受到水泥及骨料品种、级配、钢筋等原材料质量影响较大,宜配置水化热较低的施工混凝土配合比,以降低因混凝土水化热而引起的裂缝,应考虑采用一些如轻质混凝土等新材料,这样有利于降低结构自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应力导致的裂缝问题;合拢段混凝土标号可相应的提高半级或一级。 9施工中应精确控制预应力导管的定位,并加强底板混凝土浇注质量的控制,上下层箍筋和钩筋也可适当增加,以提高底板承载能力和抗裂缝能力。 二、加强连续刚构桥合拢段的施工控制 连续刚构桥的合拢工艺复杂,工序繁多,并且桥梁在合拢施工时的受力状态最为不利,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合拢工艺质量要求较高,所以连续钢构桥施工必须认真做好合拢段的施工技术控制。 1做好劲性钢骨架的预埋工作。根据设计要求预先将劲性骨架埋置于最后一个悬臂节段的前端,应准确预估梁体最后一个悬臂节段的施工挠度,并准确定位预埋骨架,防止骨架合拢时的焊接存在问题。 2配重的设置。根据设计提供的最大极限配重并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合拢配重重量,须注意均匀对称,以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保持合拢段两端不发生相对变位,调整成桥后期砼的徐变,配重时应注意避免对梁体产生扭转和冲击。 3两悬臂端的顶开。需在高温季节进行合拢的桥梁宜采用顶开法合拢措施,顶开法合拢需对桥梁所处的环境、温度、墩高、跨径等不同因素综合应力条件进行计算、设计,最终方可确定顶力或顶开距离。连续刚构桥仅在中跨合拢时进行适当的顶开,以消除高温合拢影响,改善桥墩受力,顶开工艺只在中跨合拢时进行,用千斤顶对两悬臂端进行适量的顶开,边跨合拢不需要顶开。应根据悬臂梁的实际受力情况来确定千斤顶的安放位置,通常将千斤顶设置在箱梁的顶板上。设置千斤顶时应该注意横桥向均衡对称,以防止产生横桥向的弯矩。顶开的控制可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分顶开力控制和以顶开量控制,从改善桥墩受力和对后期砼收缩角度考虑,宜采取顶开力控制,从补偿合拢温度影响的角度考虑,宜采取顶开量控制。 4劲性骨架的焊接。将劲性骨架在合拢温度下锁定焊接,一般情况下最佳合拢锁定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