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学免疫学教学课件汇编-12超敏反应.ppt

发布:2025-04-03约1.29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RT1超敏反应的定义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超敏反应俗称变态反应(allergy)或过敏反应(anaphylaxis)。21I型速发型超敏反应IV型迟发型超敏反应II型细胞毒型(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包括抗体刺激型超敏反应)III型免疫复合物型(血管炎型)超敏反应43超敏反应的分型I型超敏反应PART201对变应原易产生IgE型抗体应答的超敏患者,称为特应性素质个体。再次接触变应原后反应发生快,消退也快;通常使机体出现功能紊乱性疾病,而不发生严重组织细胞损伤;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020304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主要参与成分和细胞FcεRI:高亲和性IgEFc受体,可分布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活化的嗜酸性粒细胞表面,由一条α链、一条β链和两条相同的γ链组成。其胞外功能区可以与IgEFc段结合,并介导信号向胞内转导,引起活性物质的释放。04嗜酸性粒细胞05变应原(allergen):是指能够选择性地激活CD4+Th2细胞及B细胞,诱导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应答,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种类:花粉、尘螨、真菌、牛奶、鱼虾、青霉素、磺胺等。01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03变应素(allergin):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特异性IgE类抗体。02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后,可选择诱导变应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IgE抗体应答。激发阶段是指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时,通过与致敏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抗体特异性结合,使之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阶段。效应阶段是指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的阶段。I型超敏反应的过程和发生机制常见的相关疾病全身性过敏反应:药物性和血清性休克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和皮肤过敏反应231变应原皮肤试验脱敏治疗异种免疫血清脱敏治疗和特异性变异原脱敏疗法药物治疗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防治原则II型超敏反应PART3II型超敏反应II型超敏反应是由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01输血反应02新生儿溶血症0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04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05甲状腺功能亢进(抗体刺激型超敏反应)临床常见的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III型超敏反应PART4III型超敏反应III型超敏反应是由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和在血小板、嗜碱性、嗜中性粒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