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普利策,南都奥斯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南都普利策,南都奥斯卡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新闻报道奖从2005年度开始设立,迄今已举办4届。4年来,这一奖项的影响力与关注度在南都内外飞升。每年年初,申报、评选与颁奖都已成为南都最重要的盛事。一个数字对比很能说明问题:第一届的申报作品为334件,第四届已增加到804件。这已成为采编团队最向往的荣誉,获奖的作品也成为报社新闻水准的标杆,相当一部分作品成为国内报界学习与借鉴的样板。同时,这些作品成为活生生的案例,不断地传承和丰富着南都的新闻理念和价值观。
设奖原则
作为一家报社内部的奖项,南都新闻报道奖有哪些特点?这里,可以把南都新闻报道奖的奖项设置同在国内最具知名度的中国新闻奖以及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普利策新闻奖做对比。在具有共性的同时,南都新闻报道奖也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南都新闻报道奖
1.普通新闻报道奖
2.人物报道奖
3.深度调查报道奖
4.连续报道奖
5.生活服务报道奖
6.社区新闻奖
7.评论奖
8.现场新闻摄影奖
9.特写摄影奖
10.专题摄影奖
11.常规版面编辑奖
12.特别版面编辑奖
13.新创版面奖
14.美术编辑奖
15.校对奖
16.营销策划报道奖
17.策划/系列报道奖
18.报网互动特别奖
19.多媒体报道策划特别奖
20.南方都市报年度新闻报道大奖
21.南都周刊年度新闻报道大奖
22.风尚周报年度新闻报道大奖
23.云南信息报年度新闻报道大奖
◆中国新闻奖(报纸、通讯社作品部分)
1.消息
2.言论
3.通讯
4.系列报道(连续报道)
5.新闻摄影
6.版面
7.新闻漫画
8.副刊作品
◆普利策新闻奖
1.公众服务奖
2.突发新闻奖
3.调查性报道奖
4.解释性报道奖
5.本地新闻报道奖
6.全国性新闻报道奖
7.国际新闻报道奖
8.特写报道奖
9.专栏奖
10.评论奖
11.社论奖
12.社论漫画奖
13.突发新闻摄影奖
14.专题摄影奖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管窥南都新闻报道奖的大体特点。
其一,设??的奖项具有全面、普适特征。南都奖项设立的一个原则是:对南都所有的采编板块(时事、经济、娱乐、体育、副刊、专刊等)予以全覆盖,一视同仁,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PK。这里看重的是采编过程中的创意呈现以及影响力。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南都的奖项名称是“新闻报道奖”,而不是传统的“新闻奖”,作为一张综合类日报,南都设奖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以新闻为主而又不止于新闻,涉及面更宽泛的“报道”也纳入评奖。
南都执行总编辑庄慎之透露,在设奖之初,有不少同事提议设时事新闻奖、经济新闻奖、娱乐新闻奖等,这样显然可以兼顾部门间的平衡,也有同事觉得,可考虑设立“深圳新闻报道奖”、“珠三角新闻报道奖”等,以照顾区域的均衡。但南都不搞皆大欢喜分猪肉,这就避免新闻报道奖成为各部门内部的自娱自乐。
所以,南都的常规版面编辑奖,并不仅仅预留给时事新闻中心的版面,获得2007年度该奖项的金奖作品就是娱乐部编辑虞晓毅提交的《电影〈金刚〉评论版》。深度报道奖看起来是专门为深度新闻部的作品而设的一个奖项,但申报作品的来源其实很广泛,2004年度的南都深度新闻奖,金奖是广州新闻部的作品,铜奖则被经济新闻部斩获。
其二,记者获奖,编辑未必获奖。国内不少新闻奖往往是记者获奖,编发该记者作品的编辑自然地就成为获奖者,但南都对此要严格不少。南都新闻报道奖在总则里已规定了采写类作品一般只由采写记者得奖,只有经部门认定版面编辑在前期策划、中期指导、后期加工等方面有“实质性”贡献的情况下,才作为共同得奖者。对于此项规定,编委会解释,主要是避免编辑得到“天上掉馅饼”式的奖赏,如果编辑仅仅是被动地接收某篇稿件,拾掇拾掇文字再起个标题什么的就能得奖,甚至编辑对文稿的处理起到的是负作用也依然得奖,显然这个奖不会对编辑工作有任何的鼓励促进作用,对记者来说也不公平。
其三,以南都新闻采编理念与要求为标尺。南都负责人谈及该奖时说过:这是南都的内部评奖,只有南都采编才能参评,这种“内部”,更体现在它的独立性与自成体系,它不以传统的、别人所建立的固有的评判标准为尺度,更不会以外界部门和官员的好恶褒贬为依归。
与此相对照,中国新闻奖针对平面媒体所设的奖项,分类较为简单,相应地,奖项也较少;而且,以文体而不是报道方式作为其分类方式(有消息、通讯等)。
普利策新闻奖首先非常强调新闻的精细与专业,因而对新闻文体的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