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功率开关驱动电路仿真试验.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内燃机测试技术试验
实验
低端功率开关驱动电路仿真试验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基础型
实验对象:本科生
一.实验目的:
了解低端功率开关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了解低端功率开关钳位方式的实现原理和特点。
掌握低端功率开关驱动电路关键元器件的选择。
二.实验原理及设备说明
1.低端功率开关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
低端功率开关驱动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负载一端直接和电源正端相连,另外一端直接和开关管相连,正常情况下,没有控制信号的时候,开关管不导通,负载中没有电流流过,即负载处于断电状态;反之,如果控制信号有效的时候,打开开关管,于是电流从电源正端经过负载,然后经过功率开关流出,负载进入通电状态,从而产生响应的动作。基本的驱动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低端驱动原理图
一般现在采用的开关功率管为N型MOSFET,N型MOSFET的优点是驱动采用电压驱动,驱动电流很小,驱动功耗低,而且工作频率可以很高,适用用高速控制,另外MOSFET的导通内阻很低,在mΩ级别,可以通过的稳定电流很大,因此适用于高功率的驱动。P型的MOSFET相对于同样的硅片面积,导通内阻较大,故N型适用较多。
由于低端功率驱动电路中采用的MOSFET一般为N型,而N型MOSFET的驱动要求必须满足GS端之间的电压差为10V以上,从上面的途中可以看出,由于S端固定为地,因此控制端信号VG只要是0-10V的驱动脉冲即可,因此低端驱动电路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驱动电路简单;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低端驱动的一个缺点,那就是负载带电,因为负载始终一端是和电源相接的,如果绝缘和使用不当的话,负载容易短路,这是低端驱动的根本缺点。
2.低端功率开关钳位方式的实现原理和特点。
低端功率开关驱动电路可以驱动各种负载,由于负载的不同类型,必须对功率开关电路进行保护,防止开关电路失效。从上面的图1可以明显看出,如果负载是电阻类型的,开关电路不需要保护电路,开关电路基本没有失效的可能。如果电路负载是电容型式的话,开关电路也不需要保护电路。但是如果我们使用的是电感负载的话,也就是说负载呈感性的话,问题就不一样了,而实际中我们使用的负载中感性的非常多,如各种电机,电磁阀,泵,继电器和其他的执行器等等,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考虑低端功率开关的保护电路了。因为,按照感性负载的原理,由于线圈电感的感应作用,感性负载中的电流不能突变,这样开关打开的时候,电路是没有问题的,感性负载的电流逐渐增加,但是在开关管关断的那一时刻,由于电流不能突变,显然如果没有保护措施,或者限制措施的话,低端功率开关的D端将产生极大的感应电压,这个电压超过低端功率开关的击穿电压的话,就会导致功率开关的雪崩击穿,从而引起开关电路的失效。
一般低端开关功率管都有一个参数为反向击穿电压,此电压值是DS之间能承受的最大电压。为了防止上面没有保护情况下的击穿,必须对电路加保护措施,其实我们在电机驱动方式中,采用的电机并联反向二极管即是一种。但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电机的这种方式,泄流速度慢,系统响应时间长,不适用于高速的执行器,如开关阀等。因此,从最大反向击穿电压值考虑,可以有钳位的实现方案,基本的实现方案有如下两种,如图2的a和b。其中a为主动钳位,采用比功率开关管反向击穿电压低的稳压管和开关管并联,开关关断的时刻,稳压管首先击穿进行泄流,从而保护功率开关管,这种情况下,泄流电流全部经过稳压管,稳压管容易发热。b为另外一种钳位方式,在该方式下,反向二极管和一个普通二极管串联后连接在DG之间,这种方式分析起来稍微要复杂一些。在开关管关断的时刻,反向二极管击穿,然后反向电流通过接在G端的电阻R进行一部分的泄流。由于该电流的作用,G端电压上升,因此在一定的电压条件下,VGS超过功率开关管的打开门限电压,此时功率开关一定程度的导通,或者说进入线性工作区域,此时开关管相当于一个可变电阻,其中流过一定的泄流电流。由于一般的稳压管稳压时的电流比较小,因此大部分的泄流电流仍然通过功率开关管进行泄流。
该种泄流方式能合理的利用开关管的部分导通实现负载的电流泄流,同时由于二极管的稳压作用,该稳压值一般不超过功率开关管的反向击穿电压值,因此此种方式可以认为是在二极管稳压条件下,负载的可控泄流。二极管的泄流电流可以很小,而大部分的电流通过功率管,因此此种方式下,功率开关管是比较容易发热的,在设计电路的时候必须考虑散热条件和温升。另外就是,二极管的稳压值选择,必须兼顾稳压效果和其中能通过的最大电流。
图2 低端功率开关的钳位方式
a,反向并联钳位;b,控制钳位
3. 低端功率开关驱动电路关键元器件的选择
从图2的驱动原理图中,可以知道控制钳位方式是比较理想的泄流方式。而该条件下的关键器件选择和计算考虑因素就要多一些。首先根据负载的最大电流限制功率开关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