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环境质量现状及对策.pdf

发布:2017-08-08约7.2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维普资讯 第16卷 第4期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 2003年12月 调查研 究(446~448) 三峡工程二期移 民安置 区(重庆段) 环境质量现状及对策 熊 强,邓春光 ,蒋昌潭,尹真真 (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 400020) 摘要:对三峡工程二期移民安置区(重庆段)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分析,浅析了移民区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 基础上提 出了对策. 关键词:环境质量;移民安置区;三峡工程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9—1211(2003)04—0446—03 三峡工程举世瞩 目,成败关键在于移民,移 民搬 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显著等特点. 迁安置和工矿企事业单位的拆迁安置将对安置区内 移 民安置区内水资源丰富,除长江、乌江外,还 的生态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此,根据 《移 有流域面积大于 100km 的次级河流 2O条. 民安置区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1999~2001年,三 1.2 社会概况 峡工程二期移民安置 区(重庆段)(以下简称移 民安 移 民安置区内现有总人 口786.93万 ,其中农业 置区)内各级环境监测站对所辖区域的环境质量进 人 口666.64的万 ,非农业人 口120.29万 ,城市化率 行了监测,基本弄清了移民安置区各地的环境质量 为 15.3 ,远低于全 国平均水平. 状况,为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提供 了决策 2001年,移 民安置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272.96 依据. 亿元,第一、二、三产业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 23.6 :39.7 :36.7. 1 区域环境概况L1 2 污染物排放状况L2] 1.1 自然概况 移 民安置区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包括巫山 2.1 工业废气及污染物排放量 县、奉节县、云阳县 、万州 区、石柱县、忠县、丰都县 、 1999~2001年移 民安置 区内工业年均耗煤量 涪陵区共 8个区县,幅员面积 2.3O万km ,其 中耕 为 145万 t,工业废气年均排放量 281亿标m。,年均 地面积 43万 hm ,占土地总面积的 18.7 . 排放工业废气污染物 12.O3万t,其中二氧化硫排放 安置区内主要土壤类型有黄壤、山地黄棕壤、山 3.78万 t,烟尘排放 2万t,粉尘排放 6.25万 t. 地棕壤、紫色土、石灰土、潮土、水稻土.地貌以山地、 2.2 工业废水及 污染物排放 量 丘陵为主.移 民安置 区内植被主要为中亚热带常绿 1999~2001年移 民安置区内工业年均用水量 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 ,安置区内原生植被很少 ,主要 3.O4亿 t,其中新鲜用水量 0.62亿 t,重复用水量为 为人工栽培的次生植被,经济林发展较快. 2.42亿t,重复用水率为79.6 .工业废水年均排放 移民安置区内年降雨量 1000~1300mm,年 0.45亿 t,呈逐年减少趋势,年均降低 11.4 .工业 均气温 15~19℃,年均风速 1.1~2.2m/s,具有冬 废水年排放达标率逐年上升,2001年达到 78.8 , 暖春早,夏季伏旱,秋雨多,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 分别 比 1999年和 2000年上升 42.1 和 7.5 .工 业废水中年均排放各类污染物 7830t,其 中排放化 收稿 日期 :2003—0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