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5篇).doc

发布:2017-01-13约8.93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5篇) ?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五 福建省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 胡丽霏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由题激趣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你们熟悉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或者产生了哪些疑问? 就让我们带着上述问题认真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认读本课生字。 3.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2.交流。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 1.自读,思考: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映。父亲和母亲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找出有关的段落、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在文中做标注。反复读读,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2.学生自学,作批注,教师参与学习。 3.班级交流。 . 4.指导感情朗读。重点指导描写巴迪听了妈妈和爸爸的评价后截然不同的反应的语句。 自主品读“后来的认识” 1.默读作者“后来的认识”的部分,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2.质疑、讨论。学生可能提出不少问题。一般性问题,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并讨论这两个问题: ①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在交流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一词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到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②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再美美地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四、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从头再读文,想一想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2.谈收获。 3.学生总结写法。 4.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拓展延伸,学习写法 1.拓展阅读:《父爱,在拐弯处》。 ①谈感受。 ②体会表达方法。 2.借鉴这两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把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写下来。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四 安徽省芜湖市育红小学? 艾启双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谨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 第 一 课 时 ↘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 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3.全班交流: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课文主要讲什么? ↘ 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4.点拨引导 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 表情,“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