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汇编程序设计及接口技术__——存储器.ppt

发布:2017-09-21约9.4千字共6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存储器的分级体系结构 简单的二级结构: 主 存 + 辅 存 四级结构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由上至下容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慢 存储器分类 按存储介质,可分为半导体存储器、磁介质存储器和光存储器 按照存储器与CPU的耦合程度,可分为内存和外存 按存储器的读写功能,分为读写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 按掉电后存储的信息可否永久保持,分为易失性(挥发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不挥发)存储器 存储器的分类及选用 按 存 储 介 质 分 类 主要技术指标 存储容量 存取时间和存取周期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可靠性) 功耗 CPU读写存储器的时间必须大于存储芯片的 额定存取时间 1 存储容量 存储容量 是指一块存储芯片上所能存储的二进制位数。 存储容量=字数×字长,如一个存储器能存 4096 个字,字长16 位,则存储容量可 用4096×16 表示 例题 1、已知单片6116芯片的地址线是11位, 每个存储单元是8位,求其存储容量? 解: 因为可编址范围211 ,即M= 211 ,每个存储单元可存8位,即N= 8,所以, 6116的存储容量 = 211×8 = 2×1024×8 = 2K×8 =2KB 区别:芯片的存储容量和微机的存储容量 微机的存储容量 —— 由多片存储芯片组成的总存储容量。 ①微机的最大内存容量 —— 由CPU的地址总线决定。 如:PC486,地址总线是32位, 则,内存容许最大容量是232=4G; ②实际的装机容量 —— 由实际使用的若干片存储芯片组成的总存储容量。 2 存储速度 存储器的存取速度是影响计算机运算速度的主要因素, 用两个参数来衡量: ①存取时间TA (Access Time)—— 定义为启动一次存储器操作(读或写),到完成该操作所经历的时间。 ②存储周期TMC(Memory Cycle)—— 定义启动两次读(或写)存储器操作之间所需的最小时间间隔。 存储器的基本结构 “读”操作工作过程 (1)送地址 — CPU通过地址总线将地址送入地址寄存器,并译码; (2)发出“读”命令 — CPU通过控制总线将“存储器读”信号送入读/写控制电路; “写”操作工作过程 (1)送地址 — CPU通过地址总线将地址送入地址寄存器,并译码; (2)发出“写”命令 — CPU通过控制总线将“写”信号送入读/写控制电路; 随机存储器 特点: RAM在工作时可随时对任意指定单元进行读或写操作。使用方便、灵活。 但切断电源后,所存信息就会丢失。 分为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和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两种,也可称为读写存储器。 内存一般用DRAM; Cache用SRAM 随机存储器 一、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 随机存储器 2. SRAM的静态存储单元 典型芯片举例 1、SRAM芯片HM 6116(简称6116)——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11条地址线,8位数据线,3条控制线,两条电源线,单片存储容量2K×8 。 随机存储器 二、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 随机存储器 二、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 典型芯片举例 2、DRAM芯片Intel 2164A —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8条地址线,2位数据线(输出和输入),3条控制线,两条电源线,单片存储容量64K×1 。 地址线采用分时复用,由CAS(列选通)和RAS(行选通),从而实现16位地址线,M=216 =64K。 只读存储器 ROM中的数据,在工作过程中只能读出,而不像随机存储器那样能快速地、方便地加以改写。 ROM具有掉电后信息不会丢失的特点(非易失性);其结构较简单,读出较方便,因而常用于存储各种固定程序和数据。 应用: 用来存放一些硬件的驱动程序,如计算机启动用的BIOS芯片。 只读存储器 掩膜ROM 数据在制作时已经确定,无法更改。 一次性可编程PROM 数据可由用户写入一次,但不能再修改。 紫外线可擦除EPROM(UVEPROM) 用紫外线或X射线擦除,电编程的EPROM。数据可多次 擦写,灵活性更大。 电可擦除EPROM(E2PROM) 用电信号进行擦除,既可以在线改写,又能在断电情况 下保存数据。 快擦写FLASH ROM 集成度高,容量大,成本低,使用方便。 CPU与存储器的连接时应注意的问题 1.CPU总线的带负载能力 2.存储器的组织、地址分配与片选问题 3.CPU的时序与存储器的存取速度之间的配合 存储器片选信号的产生方式 片选信号的产生方式 (1)线选方式(线选法) (2)局部译码选择方式(部分译码法) (3)全局译码选择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