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小群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正确对待小群体
案例展示
“我们是一伙的”
再次走进三年九班教室的时候,我的心情复杂极了。
这是一间我熟悉的教室,去年我曾经带着那个三年九班在这间屋子里焚膏继晷、浴血奋战了一年,高考中我们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可以说,我是含着泪送走他们的,因为那是我从高一一手带上来的一个班,朝夕相处,感情极深。在一起呆了三年,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人人相亲相爱,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同学们之间,始终都非常融洽。2006年9月,我正满怀豪情地准备从高一开始再接一届学生,大干一场时,领导找我谈话了,或者说是明确地通知我——让我做新一届三年九班的班主任。
关于这个三年九班,我是颇有耳闻的,早在高一下学期时,他们就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罢课状告班主任。这件事当时是轰轰烈烈,远近闻名,据说当时全班74人,无一例外地离开了教室,向学校献上了专人起草的抗议书——班主任十大罪状,条目清晰,说服力极强,最终学校做出了很大的让步,才使他们重新回到了课堂。高二时,为了稳定军心,学校派年部主任担任其班主任,希望借此缓和他们的情绪,尽快让他们步入正轨。那一年相对来讲是比较安静的,大规模的罢课没有,可是与科任老师的小型冲突却是屡见不鲜。说实话这样的班级,我真是不爱带他们,无论谁对谁错,就说他们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状告老师这一点,就够让人感到惊心动魄的了。同时,我的心中却又充满了好奇,充满了一种冒险精神和征服欲,我想走近他们,甚至想成为这个团结集体中的一员。
开学不到半个月,我就知道了班级小群体现象极为严重,表现为拉帮结伙搞帮派,互相争斗互相排挤,很多人无心学习,深陷其中不可自拨,整个班级分裂为几个派别,各自为政,缺少凝聚力和核心力。毫不夸张地说,就连晨读时背诵语文课文,他们都没有读齐过,许多人故意起哄,总是或快或慢弄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语速,打乱了整个晨读秩序。
但这件事并未引起我的足够重视,我总认为,一个班级,特别是到了高三,只有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而良好的班级秩序是重要的保证,只要我能保证班级不乱,大多数人学习就行,至于说他们私下里谁和谁一伙,十分要好,那纯属私事,又有什么关系呢?可是不久发生的一件事使我明白自己太疏忽大意了。
一个晚自习,仅仅是因为一件小事,两个男生便吵了起来。起初声音并不大,也许那时及时劝阻完全不会造成后来的结果。然而,非但没人劝阻,反而有许多人火上浇油,两个人的吵架迅速扩大成了两个帮派之间的争斗,于是人仰马翻,打成一团。学校通知我时,我正在家中吃饭,放下饭碗第一时间赶到学校,混乱的现场还没有清理完。虽然心中的怒火像火山熔岩一样随时要迸发,但生气有什么用呢,还是暂时冷处理吧。我默默地扶桌子,扫地,一些学生也慢慢地走过来帮忙,一切平静之后,我带着两个当事人回到了办公室。
十分钟的沉默之后,两个人都从最初的气势汹汹中平静下来,面露悔意,一番谈话之后,其中一人说,老师,其实啥事也没有,就是话赶话,要是旁边有人拦一句也就罢了,但没人劝,再说了,我要是先让步,我那几个哥们日后得怎么看我,我代表的可不是我自己啊。我听了,啼笑皆非,时间太晚了,所以对事情的处理就推迟到了第二天。晚上回到家里,意外地收到了一条末署名的信息。上面说:“老师,我在巨大的痛苦之中已经过了两年。我所在的集体没有任何温暖可言,我不愿意自己从属于任何帮别,可是班级里无门无派的人可以说寥寥无几”,“渴望您的出现能给我一个温暖的集体,救救三年九班吧”。当时的这个信息带给我的震撼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我开始认真审视自己的工作,为了我们每个人期盼以久的那份温情,我应该有所行动了。
我给自己制订了几步走的程序:
首先,我在班里召开了一次大规模的班会,题目就叫“你爱过我吗”。班会题目一写在黑板上,立即引起了一阵骚动,有人在笑,有人窃窃私语,有人甚至大声说:“又是早恋问题吧”。我从容地走上讲台,开始了我的心理攻势。我首先指出这个爱并非早恋之爱,而是指同学之间的关爱。在这个班级里,三年以来你都关爱过谁,关注过谁,我让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地数数,然后随机抽取了几个人,他们最多回答关爱过22个,最少的仅有4人,我`坦率地告诉他们,这个数字是很触目惊心的,我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在班级里,你特别讨厌特别不希望看见的有多少人,一阵沉默以后,我又随机问了几个人,他们告诉我数字最多的18个,最少的10个,接下来我开始随便地问问题了,如“你最喜欢的同学他应该具有什么优点”、“你最讨厌的人他最让你讨厌的地方在哪儿”,气氛迅速活跃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无私大度、正直、幽默、善良的人最可爱”,有的说“小心眼、装腔作势、趾高气昂、自私自利、不在意别人的感受的人最烦人”,一阵混乱之后,我制止了议论,我说,这样吧,咱们就根据你最喜欢的标准来给自己打打分吧,100分是满分,觉得自己能过60分的请举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