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LTE关键技术剖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显然速率控制的效率要高于使用功率控制的效率,这是因为使用速率控制时总是可以使用满功率发送,而使用功率控制则没有充分利用所有的功率。 上述结论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使用功率控制,在采用非正交的多址方式(比如CDMA)时,功率控制可以很好的避免小区内用户间的干扰。 下行支持: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 上行支持: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功率控制技术、以及自适应传输带宽技术,这个可以认为是信道调度技术的一部分,如下一章节所描述。 * 前面介绍的HARQ机制中,接收到的错误数据包都是直接被丢掉的。虽然这些包不能够独立的正确译码,但是其依然包含一定的信息,可以使用软合并来利用这部分信息。即,将接收到的错误数据包保存在存储器中,与重传的数据包合并在一起进行译码。 使用CC合并时,重传包含与初始传输相同的编码比特集合,每次重传之后,接收机使用最大比合并对每一个接收到的比特与前面传输中的相同比特进行合并,然后送到译码器进行译码。由于每一次重传都是与原始传输相同的副本,CC合并可以看作额外的重复编码。CC合并没有传输任何新的冗余,因此CC合并不能提供额外的编码增益,其仅仅是增加了接收到的Eb/No。 使用IR合并时,每一次重传不一定与初始传输相同。相同的比特信息可以对应于多个编码的比特集合,当需要进行重传时,使用与前面的传输不同的编码比特集合进行重传。由于重传时可能包含前面传输中没有的额外的校验比特,整体的编码速率被降低。进一步,每一次重传不一定与原始传输相同数目的编码比特,更普遍的说,不同的重传可以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 一般,IR合并通过对编码器的输出进行打孔获得不同的冗余版本,通过多次传输以及合并之后的降低整体的编码速率 LTE使用比特级加扰方法对小区间干扰进行随机化,即针对编码之后(调制之前)的比特进行加扰,加扰获得的干扰抑制增益与处理增益成正比,即编码速率。 对于下行方向,基站可以使用发射端波束赋形技术将波束对准期望用户的方法,这样的好处是: 1 2 3 需要知道小区间的用户位置,方位;需要小区间资源协调 发射端波束赋形是一种利用发射端的多根天线降低用户间干扰的方法。当接收端也存在多根天线时,接收端也可以利用多根天线降低用户间干扰,其主要的原理是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加权,抑制强干扰,称为IRC(Interference Rejection Combining)。 IRC也可以用于上行,用来抑制来自外小区的干扰,这种方法通常也叫做接收端波束赋形, 小区间干扰协调可以采用静态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半静态的方式 。 静态的小区间干扰协调不需要标准支持,属于调度器的实现问题,可以分为频率资源协调和功率资源协调两种,这两种方式都导致频率复用系统小于1,一般称为软频率复用(Soft Frequency Reuse)或者FFR(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一种功率资源协调方法如下图所示,频率资源被划分为3部分,所有小区都可以使用全部的频率资源,但是不同的小区类型只允许一部分频率可以使用较高的发射功率,比如位于小区边缘的用户可以使用这部分频率,而且不同小区类型的频率集合不同,从而降低小区边缘用户的干扰。 LTE上行方向可以进行功率控制,包括小区间功率控制(Inter-Cell Power Control)和小区内的功率控制(Intra-Cell Power Control)。 小区间功率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告知其它小区本小区IoT信息,控制本小区IoT的方法,这是因为本小区的IoT主要来自于其它小区的干扰,如果干扰功率已经超过了IoT水平(超载),通过降低本小区的终端发射功率是无法降低本小区的IoT的。目前LTE已经确定小区之间可以在X2接口上交换过载指示信息OI,用来进行小区间的上行功率控制。 上行功率控制有很多方案,目前没有定论。 LTE下行方向也可以进行功率控制,小区内的功率控制不需要标准支持,而小区间的功率控制正在讨论中,属于小区间干扰协调的一部分。 上行功率控制控制物理信道中一个DFTS-OFDM符号上的平均功率,功率控制命令(TPC)或者包含在PDCCH中的上行调度授权信令中,或者使用特殊的PDCCH格式与其它用户的TPC进行联合编码传输。 相对于单载波CDMA系统,LTE系统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可以在频域进行信道调度和速率控制,如下图所示,这就要求基站侧知道频域上不同频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对于下行可以通过测量全带宽的公共参考信号,获得不同频带的信道状态信息,量化为信道质量指示(CQI),并反馈给基站;对于上行可以通过测量终端发送的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获得不同频带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频域上的信道调度和速率控制。 * 链路自适应技术-速率控制AMC 保证发射功率恒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无线链路传输的调制方式与编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