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资源加工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我国是最早使用金属器具的国家之一。在古代金属原料的来源除了部分来自陆上富矿床外,还有大量来自河溪、海滨的砂锡、砂金和砂铁矿床。这些砂矿都要经过洗选富集才能进行冶炼。 ?根据论证,最早采用的淘洗工具是一种特制的木盘。湖北铜录山矿冶遗址出土的“船形木斗”就是两千多年前淘洗工具的代表。到了宋代则改用木制溜槽。朱或在《萍州可谈》卷2中记载“登.莱金坑户止用大木,锯剖之,留刃痕,投沙其上,泛以水,沙去,金著锯纹中,甚易。得”。及至到了明、清年问洗选又有发展。清严如煜《三省边防便览》卷9《山货》中记载了南郑(汉中)采用淘床选金的情况。淘床用木做成,四周有边框。淘床上面放置一圆竹筐,将沙倒入筐内,一面注水,一面掀簸沙筐。金从筛底细缝透下,落在淘床上,淘床上安置有刻槽的木板,进一步将金粒选出。至于砂锡的洗选,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卷14中曾有记载“凡锡有山锡、水锡两种……。水锡衡永出溪中。广西则出南丹州河内,其质黑色粉碎。南丹河出者.居民旬前从南淘至北,旬后又从北淘至南,愈经淘取,其砂百年不竭”。说明了当年采锡的盛况及资源的丰富。同上《天工开物》小还有砂铁的采选记载. ??? 我国的重选工艺到了清代已有相当的发展,形成了规模颇大的作坊式生产。只是在封建制度统治下,生产技术难得进步。到了本世纪初,西方工业技术被介绍到中国。从本世纪初开始弓f进摇床等设备,并在云南个旧地区建立起了机械化的锡选矿厂。但生产发展仍很迟缓。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重选才以真正的工业规模大发展起来,新中国成立初期即在我国的钨、锡生产基地云南、江西等地建立起多座大中型重力选矿厂,并有一批处理稀有金属砂矿的重选广投入生产。60年代以后,’重选法被推广应用于处理铁矿石,并在铅、锌、锑有色金属矿山建立起重介质预选车间。70年代以后大量推广采金船工艺,取代旧式的人工选金生产。重选法还在建材、化工特别是煤炭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国的重选技术目前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用重选法生产的钨、锡精矿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各项生产指标与先进国家相比并无逊色。我国还自行研制了处理微细粒级的离心选矿‘机、振摆皮带溜槽等设备,组成了不同于国外的矿泥生产工艺。但是与工业先进国家相比,在技术管理上、在材料和能源消_耗上尚.有差距,还须进一步努力,以期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古代曾利用矿物表面的天然疏水性来净化朱砂、滑石等矿质药物,使矿物细粉飘浮于水面,而无用的废石颗粒沉下去。在淘洗砂金时,用羽毛蘸油粘捕亲油疏水的金、银细粒,当时称为鹅毛刮金。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金银作坊回收废弃器皿上和尘土中的金、银粉末时“滴清油数点,伴落聚底"。这就是浮选法选金的最初应用。 18世纪人们已知道固体粒子粘附在气泡上能升至水面的现象.随着人们对金属需求量的增加,急于找到一种方法回收矿石中细粒金属。19世纪末,随着人们对矿物表面性质的认识深化,出现了薄膜浮选法和全油浮选法。 * * * * * * * * * * * * * * * * * * * * 资源加工学 资源加工学 主讲人: 黄红军 * 资源加工学 第一章 资源加工学概述 1.1 1.2 1.3 1.4 资源加工学的形成 资源加工的学科体系 资源加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内外重要的资源加工学术研究机构 * 资源加工学 第1章 资源加工学概述 前言 什么是选矿? 选矿过程有哪些? 选矿后产品处理有哪些? * 资源加工学 第1章 资源加工学概述 1.1 资源加工学的形成 资源加工学是由传统的选矿学、矿物加工学发展演变形成的新的学科体系。 选矿学是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对天然矿物资源(通常包括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煤炭等)进行选别、分离、富集其中的有用矿物的科学技术。 矿物加工学是在选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对天然矿物资源进行加工(包括分离、富集、提纯、提取、深加工等),以获取有用物质的科学技术。 * 资源加工学 第1章 资源加工学概述 1.1.1选矿学科的形成 古代,人们利用的矿物资源主要是通过手工作业从天然矿石中得到的。如淘金、人工溜槽、手动跳汰筛、洗矿槽等原始重选方法及鹅毛粘油刮取浮在水面上的金粉等原始浮选方法。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 “选矿”技术从古代的手工作业向工业技术转变。近代大部分的选矿工艺与设备、浮选药剂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发明并使用的。 * 资源加工学 第1章 资源加工学概述 图1-1 《天工开物》一书中的插图:淘洗锡砂和淘洗铁砂 * 资源加工学 第1章 资源加工学概述 随着选矿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应用,对各种选矿工艺过程机制及基础理论的研究也随之展开。 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