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探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探析摘 要: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建筑领域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普遍存在,不仅影响了美观需求,还严重影响着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本文对裂缝的类型、产生裂缝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钢筋 混凝土 裂缝 探讨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082-02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多种建筑结构形式之一,钢筋和混凝土之所以能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而共同工作,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硬化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了良好的粘接力。混凝土的抗压能力较强而抗拉能力较弱,钢材的抗拉和抗压能力都很强,为了充分利用材料的性能,把混凝土和钢筋这两种材料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使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钢筋主要承受拉力以满足工程结构的使用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抗裂性稍差,在正常使用时往往带裂缝工作。但是,裂缝数量、宽度有一定的限值。
1 裂缝的类型
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非匀质脆性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良好的耐久性及抗拉强度低、抗变形能力差、易开裂的特性。混凝土裂缝可分为肉眼不可见的“微观裂缝”和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目前,借助于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可以证实在尚未承受荷载的混凝土结构中存在着肉眼看不见的微观裂缝。微观裂缝宽度一般在0.05mm以下,主要有以下三种:混凝土骨料与水泥石粘结面上的裂缝、水泥浆中的水泥石裂缝、骨料本身的骨料裂缝。微观裂缝在混凝土中的分布是不规则、不管穿的,有微观裂缝的混凝土可以承受拉力。宏观裂缝的宽度一般不小于0.05mm,是微观裂缝扩展的结果。所以,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水泥和粗细骨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2 裂缝产生的原因
在工程施工或使用过程中,若混凝土材料选材、配比不当或外荷载发生变化、震动以及当温度发生较大变化、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时,都有可能出现裂缝。
2.1 材料选用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石子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出的一种非匀质材料,不同的工程部位所需混凝土强度不同。不同强度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不同,在配制混凝土时既要满足设计的强度等级、施工要求的和易性、使用要求的耐久性,又要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本。水泥的种类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多种,每种水泥的主要特性和适用范围又不尽相同,如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热较大、耐腐蚀及耐水性较差,就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和受化学侵蚀、压力水作用及海水侵蚀的工程。砂子和石子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粒径在4.75mm以下者称为砂子,粒径在4.75mm以上者称为石子。砂子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在拌制混凝土时一般采用中砂,若砂子过粗,则拌制的混凝土粘聚性较差,容易产生离析、沁水现象;若砂子过细,需包裹砂子表面的水泥浆较多,水泥用量较多,水化热较大。用级配良好的砂配制混凝土,不仅节约水泥,还可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密实度和强度,减少裂缝。石子包括碎石和卵石,碎石表面粗糙,多棱角,与水泥粘接力较强,不易产生微观裂缝,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较高;卵石表面光滑,少棱角,与水泥粘接力较差,易产生微观裂缝,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较低。另外,砂石中常含有粘土、淤泥、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等有害杂质,根据所配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这些杂质的含量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抗冻性和抗磨性,并增大混凝土的干缩,引起混凝土的裂缝。配制混凝土所用的水和外加剂也要遵守严格的规定。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建筑面积约两万多平方米的山东烟台汽车东站“楼垮垮”工程经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后,一夜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候车大厅的天花板水泥脱落,承载楼梯的大梁被严重锈蚀的钢筋几乎成了粉末状,触目惊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种,但是据说拌制混凝土的水竟然用的是海水,海水中氯化物含量较高,对钢筋锈蚀非常严重,这不单单是产生混凝土裂缝的问题了,已经严重影响了结构的稳定性。所以说,在配制混凝土时,材料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2.2 外荷载的变化或震动
施工或使用过程中,结构受外荷载的影响可能产生裂缝。现浇混凝土构件在没有达到一定的强度之前就受外荷载的影响,或虽然达到了设计强度,但是这些外荷载若超出了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设计强度,也会产生裂缝甚至会产生安全问题。目前市区土地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所建建筑物越来越高、间距越来越近,地基越挖越深,有的采取打桩技术、甚至采取爆破的施工技术,引起很大的震动,这样势必会影响临近建筑物的安全性。由打桩、爆破施工引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