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计算机应用案例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M计算机应用案例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是由教师控制、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依据真实的案例、围绕案例发展而展开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具有过程的开放性、信息的对称性、思维的多元性与创新性等特征。本文提出的3M计算机应用案例教学系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进行了更深入地研究结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模块化教学过程;模拟真实环境;模仿实际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使大学毕业生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就业环境,各高校均提高了各自计算机技术的培养目标,而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的培养目标是:希望通过系统和形式多样的实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操作、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我校现今的大学计算机应用教学采取“1+2+X”的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要求学生至少学习一门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两门核心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采取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加强了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但需要学生自身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愿,因此难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就必须采用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是由教师控制、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依据真实的案例、围绕案例发展而展开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具有过程的开放性、信息的对称性、思维的多元性与创新性等特征。此教学法在20世纪初由美国哈弗大学开创以来,已被广泛应用到许多国家不同领域的教育实践中,对今天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案例教学法
2.1国内研究状态
国内在案例教学方面早在2004年就有了相关理论研究,但真正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实践是在近两年,如北大法意网
站,针对法律法规及各种案例,另外还有规模较小的医学类网站。
2.2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应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在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由教师分发一个或多个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的小项目,让学生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完成。该环节很好地起到培养学生应用已学知识、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但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直接进入实践环节,开发的项目规模相对较大,在缺乏相关引导的情况下,学生突然面对这项工作显得手足无措,无的放矢。若能运用当前运行的真实项目,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开发环境中,以高度开放与互动的方式进行学习与观摩,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营造学生的兴趣,并能在较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案例教学法实际上就是将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学习任务。而使学生有效开发编程的方法是:学生有机会与真实的对象交流,看源代码,学习多种不同的编程思想、方法、经验和技巧;学生能参与真实的任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有机会形成并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学生能处于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和适度的压力,以学生为中心的编程环境。这使得实践环节非常适合使用案例教学法。
但是,由于参与实践的学生以大班为单位,时间短,任务重,难以真正实现在实际教学环境。为此,在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上,根据计算机开发编程的特殊性,我们提出建设3M计算机应用案例教学系统。其中3M即是模块化教学过程(Modularization)、模拟真实环境(Mock)、模仿实际项目(Mimicry)。
作者简介:王小玲,女,中南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网络入侵检测、数据挖掘技术。
33M计算机应用案例教学系统
3.1系统指导思想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网络平台来辅助教学的课程不在少数,但平台仅着眼于基础,提供的是静态信息,对综合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研究不足,缺乏支撑学生交互性、自主性学习的环节及场景设置,无法使学生从互动性的、真实性的实践中学习与拓展,难以满足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
故3M计算机应用案例教学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应用系统,该系统支持学生即可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其他时间,利用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互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案例学习环境中。学生既可积极参与交流,协同作业,也可以独立自主,学习与观摩不同的编程思想、方法、经验和技巧,并完成自己的开发编程任务。3M的思想包括如下几类。
(1) 模块化教学过程(Modularization)是指根据案例的功能需求与系统需求。一方面将教学过程划分成模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