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凸透镜成像.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光的直线传播 折射现象 从岸上看水中:所有物体位置变高,比实际的“浅”,如潭清疑水浅 筷子变弯折了 海市蜃楼 看水中的鱼 凸透镜成像 光的色散 综合反馈 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法线居中: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两角相等: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点 击 考 点 1、某人身高1.70米,位于平面镜前3米处,所成的像离 镜面______米,像到人的距离是______米;若人向前 走了1米,则所成的像离镜面______米,像到人的距离 是_____米,像高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某同学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得此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是10厘米,焦距是多少 2、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如图17(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___cm; 如图所示,某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从图中现象可以看出,此镜片对光有 作用,用这镜片磨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 视眼. (13?临沂)(凸透镜成像)晓雯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 (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目的是 (2012常州)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3Ocm 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清晰可得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透镜的应用——照相机 (2012福建福州)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次摆放,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整好后,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36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_的实像;再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一些,要获得清晰的实像.光屏应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8.关于凸透镜:(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合适,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将蜡烛 向 调节; 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刘毅同学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李欣同学照了一张2寸的半身照,若再给他照一张2寸的全身照,应该 A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暗箱长度缩短 B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暗箱长度伸长 C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暗箱长度缩短 D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暗箱长度伸长 像与物的形状关系 相机:上下颠倒、左右颠倒 投影仪:上下颠倒、左右颠倒 放大镜:正立,与物体一样 平面镜:左右颠倒 像与物的变化情况 蜡烛燃烧向下移动,则像向上移动, 蜡烛靠近透镜,光屏就要远离透镜 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 (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将蜡烛移动至20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 (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 A、50cm—60cm B、60cm—70cm C、70cm—80cm (4)将蜡烛移动至45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 (填“虚”或“实)像。 (5)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 (填序号)。 * 利用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 交流合作 实验思考 4、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少,像距是怎样变化的? * 例: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 把烛焰放在a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