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公路工程桩施工方案.doc

发布:2018-06-16约7.34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XXXX建设工程XX合同段 桩基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XXXX建设工程XX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零 年 月 日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 、编制范围 1 三、编制原则 1 四、工程概况 1 4.1、工程简介 1 4.2、自然环境 1 4.3、工程数量 3 五、工程配置安排 3 5.1、临时电力设备布置 3 5.2、临时施工便道 3 5.3、机械设备配置 3 5.4、相关人员配置 4 5.5、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4 六、施工方法 5 6.1、施工准备 5 6.2、施工方案 5 (1)、便道、平整场地 5 (2)、施工放样、埋设护筒 5 (3)、制备泥浆 6 (4)、钻机就位 6 (5)、测量复测 6 (6)、钻孔 6 (7)、成孔要点 7 (8)、冲孔桩机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7 (9)、旋挖钻机施工 8 6.3、钢筋笼制作安装 9 6.4、清孔 12 6.5、混凝土灌注 12 6.6、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14 七、 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15 7.1、质量保证体系 15 7.2、 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15 7.3、组织保证 15 1、建立安全组织机构 15 2、安全教育 16 3、安全检查 16 八、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6 九、雨期施工保证措施 17 附图:桩基施工工艺框图、施工安全保障组织机构图、质量保证体系框图、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图、安全生产体系框图、施工安全检查、控制程序图 一、编制依据 1、《XX省G206公路东流至尧渡段建设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机械设备投入状况、技术力量、施工能力、现场实际情况; 4、施工现场踏勘及调查情况。 二 、编制范围 G206公路东流至尧渡段建设工程XX合同段,小黄泥湖桥、泉水湖一号桥桩基施工部分。 三、编制原则 1、在充分理解设计图纸的基础上,采用先进、合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以满足施工车辆通行为第一要素,并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 2、结合地形、地物和现有生活、生产设施,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尽量避免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困扰。 3、遵循施工平面布置,必须满足工程施工机械、材料进场的要求。? ? 4、施工现场的道路应保证畅通,并与现场的存放场、仓库、施工设备等位置相协调,满足施工车辆的行车速度、载重量等要求。 5、采用项目法组织施工,推行标准化管理工程,做到安全、优质、文明、高效。 四、工程概况 4.1、工程简介 小黄泥湖桥位于XX省池州市东至县东流镇境内,中心桩号里程为K7+929,桥轴线与水流方向交角90。桥梁布跨:桥梁中心桩号为K7+929,采用五跨一联,共五联25跨30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台采用肋式台,泉水湖一号桥位于XX省池州市东至县东流镇境内,中心桩号里程为K9+440,桥轴线与水流方向交角90°。桥梁中心桩号为K9+440,采用四跨和五跨一联,共四联19跨30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台桩径为1.2m;桥墩采用桩柱式,柱径为1.4m,桩径为1.6m,设计为摩擦桩。 4.2、自然环境 路线区位于地处长江南岸,跨长江平原与皖南山区,全县山峦迭起,湖泊河流纵横,地形东高西低。地势最高点为中部中低山仙寓山,海拔1375.7米。地势最低点为沿江河漫滩地,海拔仅10米。路线区地势总体特征是东低西高、两侧高、中间低。根据地貌形态,结合标高、切割深度等将项目区划分为谷地平原和低丘两个地貌形态类型。 4.3、 气象、水文 1.气象 东至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季风明显,多年平均降水量(1988—2008年)1603.63mm,多年平均气温为16.1℃(1949—1988年),最高气温为39.8℃(1961年7月22日),最低气温—16℃(1969年2月6日)。降水大多集中在5~8月份,月最大降水量826.9mm(1999年6月),占年降水量的36.24%,日最大降水量232.0mm(1995年5月25日),占该年降水量的13.79%,季节性集中强降水明显(图4-2),无霜期256天。 2.水文 县境属长江流域,水系发育。长江流经区内西北部,由西南流向东北,流经85km。北部主要河流有黄湓河、尧渡河、香隅河;湖泊有升金湖、小七里湖等,总流向自南向北,直接汇入长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