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与瓦斯共采读书报告(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10-1班马鹏).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煤与瓦斯共采专题报告姓名: 马 鹏学号:级: 采矿10-1班“煤与瓦斯共采”专题报告第一章:我国瓦斯治理理念与煤与瓦斯共采技术31.1我国煤炭开采面临的挑战31.2绿色开采理论51.2.1绿色开采理论的背景51.2.2绿色开采的内涵及技术体系61.3.瓦斯治理理念转变81.3.1、我国煤层气资源及特点81.3.2煤与瓦斯共采理念的提出91.3.3淮南矿区瓦斯综合治理的先进理念9第二章:瓦斯抽采技术的历史及发展现状11第三章:煤与瓦斯共采的理论及技术体系133.1基于关键层理论的O形圈机理133.1.1.采动裂隙及卸压瓦斯的分类143.1.2采动裂隙O形圈的形成143.1.3利用O形圈理论抽采卸压瓦斯的原则153.2瓦斯及采动岩体渗流理论153.2.1、瓦斯流动理论基础的研究现状163.2.2、采动岩体渗流理论183.3: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203.3.1瓦斯抽采体系213.3.2卸压瓦斯开采抽采工程技术体系233.3.3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25第四章:煤与瓦斯共采存在的问题及展望264.1煤与瓦斯共采理论有待研究和提高264.1.1煤层地质构造复杂、瓦斯抽采难度大264.1.2煤层瓦斯抽放不稳定、渗透率低下、利用困难264.1.3共采资金投入不足、观念有待提高274.2煤与煤层气共采重点研究方向274.2.1煤与瓦斯共采机理研究274.2.2瓦斯浓度、渗流规律、采动裂隙场的透气规律研究274.2.3提高煤层气采出率、优化煤层气抽放方案28 “煤与瓦斯共采”专题报告瓦斯一直是我国煤炭矿井的致命杀手之一,频繁的瓦斯灾害事故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使高瓦斯矿井损失严重,许多企业因此经营困难,甚至濒临破产。同时频发的瓦斯事故夺去了数以千计的矿工的生命,一度使煤矿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备受国家及社会关注。举例说明,从2001年到2008年之间, 煤炭事故统计见表二:(张涛,王晓明,2010)有表可知,瓦斯爆炸事故以致死8013人次高居事故排行首位,煤与瓦斯突出致死3740人次排第三,而这两项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50.1%,瓦斯事故名符其实的成了我国煤矿事故中最大的灾害!治理瓦斯灾害一直是我国煤炭企业面临的一项难题,同时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近些年来,在该领域不断有科技创新成果问世,瓦斯灾害事故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煤与瓦斯共采理论的的提出,对我国高瓦斯煤层的开发与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方向,并在一些高瓦斯矿区的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效果极为显著。本读书报告通过查找文献,总结了我国瓦斯治理的理念转变,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煤与瓦斯共采”的理论及技术体系进行了阐述,并把该技术在我国高瓦斯矿区的应用进行分析,通过文献检索得出了该技术理论体系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煤与瓦斯共采依旧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第一章:我国瓦斯治理理念与煤与瓦斯共采技术1.1我国煤炭开采面临的挑战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我国的能源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源化石的自然赋存比例。我国煤炭资源储量5.57万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占国内化石能源储量近95%,每年煤炭资源的产量和消耗量分别占能源总量的76%和70%左右,如图一、图二所示:图一: 图二: 国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中已经确定,中国将“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战略”;中国工程院《国家能源发展战略2030~2050》煤炭年需求高达38亿吨,在能源结构中比例仍占50%。显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的主导能源不可替代(袁亮,2010)。相对石油、天然气、风能、水电、以及核能,我国煤炭资源具优势明显,能长期为国家能源需求提供保障,而且相对投资强度低,周期较短,效益好,技术更成熟,是最为易得的一次能源;在国际社会复杂的时期,煤炭资源能稳定国内对能源的需求,具有战略意义。但是,我国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正面临一些新的严峻的挑战,煤炭的科学开采势在必行。通过资料整理,得出我国煤炭开采的5个制约因素: (袁亮,钱鸣高,2010)第一,深部煤炭开采的资源制约。我国煤炭资源地理分布不均衡,北多南少、西多东少,东部资源在长时间的开采下都已转向了深部,华北、东北地区的矿井已基本达到了千米的采深。我国煤炭资源埋深在1000米以下的储量达2.95万亿吨,占总量的53%,所以开采进入深井是必然的趋势。第二,煤炭开发基地西移中的生态环境及长距离输送制约。由于东部资源的日渐枯竭,煤炭供应基地西移加快了步伐,我国新型煤炭基地在西部的建设已取得了辉煌的进展,原产煤第一大省的产量在2010年被内蒙古赶超,退居第二,我国新疆和内蒙以及陕西的煤炭储量非常可观,将承担起国家能源供应的重任。问题在于,我国煤炭能源消费的主题不在西部,而是东部一带经济发达的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