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与射频技术作业指导书.doc
电磁兼容与射频技术作业指导书
TOC\o1-2\h\u20862第1章电磁兼容基础理论 3
103161.1电磁兼容概述 3
23761.2电磁兼容基本概念 4
313761.2.1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EMI) 4
237281.2.2电磁敏感性(ElectromagneticSusceptibility,EMS) 4
318281.2.3电磁兼容设计 4
213881.2.4电磁兼容三要素 4
212261.3电磁兼容测试标准与法规 4
39491.3.1国际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4
33281.3.2我国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4
46441.3.3电磁兼容法规 4
916第2章射频技术基础 5
320922.1射频信号特性 5
296042.1.1频率特性 5
153892.1.2辐射特性 5
77292.1.3耦合特性 5
197542.1.4衰减特性 5
270252.2射频电路设计原理 5
239642.2.1射频放大器设计 5
56702.2.2混频器设计 5
74782.2.3滤波器设计 5
271212.2.4阻抗匹配设计 6
169422.3射频天线技术 6
45092.3.1天线类型 6
83332.3.2天线特性 6
109942.3.3天线设计 6
6489第3章电磁干扰源及其抑制 6
194083.1电磁干扰源分类 6
20723.1.1静电干扰 6
128393.1.2磁场干扰 7
188073.1.3电磁辐射干扰 7
277803.1.4电快速脉冲干扰 7
30923.2电磁干扰抑制技术 7
20913.2.1静电干扰抑制 7
257963.2.2磁场干扰抑制 7
309313.2.3电磁辐射干扰抑制 7
106913.2.4电快速脉冲干扰抑制 7
203593.3电磁干扰滤波器设计 7
298773.3.1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 8
166873.3.2确定滤波器参数 8
269773.3.3优化滤波器布局 8
171093.3.4选择合适的滤波器材料 8
39793.3.5考虑滤波器安装方式 8
288363.3.6测试与优化 8
16474第4章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评估 8
241024.1电磁兼容性分析原理 8
276894.1.1电磁干扰(EMI)分析原理 8
85414.1.2电磁抗干扰(EMS)分析原理 8
255304.2电磁兼容性评估方法 9
142424.2.1理论分析方法 9
266584.2.2模拟仿真方法 9
67624.2.3实验测试方法 9
79094.3电磁兼容性测试与测量 9
193104.3.1测试场地与设备 9
133354.3.2测试标准与规范 9
68494.3.3测试流程与方法 10
6484.3.4测试结果分析与应用 10
16083第5章射频前端设计与优化 10
67205.1射频前端概述 10
218905.2射频放大器设计 10
327195.2.1射频放大器类型 10
242205.2.2射频放大器设计原则 10
49365.2.3射频放大器设计方法 11
8955.3射频滤波器设计 11
173695.3.1射频滤波器类型 11
237435.3.2射频滤波器设计原则 11
75185.3.3射频滤波器设计方法 11
117715.4射频阻抗匹配技术 11
264735.4.1射频阻抗匹配原理 11
44165.4.2射频阻抗匹配设计方法 11
24415.4.3射频阻抗匹配技术的应用 12
5810第6章射频接收与发射技术 12
181426.1射频接收技术 12
169796.1.1射频接收原理 12
131156.1.2射频接收电路设计 12
248586.1.3射频接收功能指标 12
57336.2射频发射技术 12
142736.2.1射频发射原理 12
220586.2.2射频发射电路设计 12
248096.2.3射频发射功能指标 12
16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