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公路网规划.doc

发布:2018-05-22约3.77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程考查(论文/报告) 学年学期: 2013学年 课程名称: 公路网规划与设计 课程性质: 选修课 任课老师: 张丹丹 学生所在系: 建测系 专业班级: 交通方向 姓 名: 学 号: 我国农村公路发展现状调查 摘要:农村公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是国家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开发区域经济,沟通城乡物资交流,活跃城乡集贸往来,推动城镇化建设,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公路虽然取得较大发展,但总体水平仍显落后, 里程总量、通达深度、技术等级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距离农村现代化要求相差甚远。 关键词:农村、公路网、发展战略、经济。 农村公路的战略定位 农村公路的发展充分发挥国省干线公路骨架作用 农村公路的发展是保证公路网均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公路运输是农村商品产品流通过程的起始运输,又是实现道路运输的初始运输,面大零散的农村商品产品通过农村公路运输,归结到干线公路(或铁路、水路),再由干线公路或其地运输方式运输抵达外地或口岸出口,反之亦然。所以若无农村公路运输的集散作用,干线公路将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其功能和作用也就难以正常发挥。 农村公路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据统计资料分析,与公路运输相关度最高的产业是农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旅游业等,广大农村的货物集散、群众出行的主要方式即是农村公路运输。所以农村公路的发展和运输结构的改变,是直接为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根本任务服务的,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布局、完善基础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保障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农村公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农村公路是开拓农村市场,加强城乡交流,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乡镇企业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我省统计资料,以乡镇企业为主的集体工业和城乡个体私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0年的6.09%,增加到2000年的33.26%。 农村公路是加快中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关键 农村公路能有效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的致富路。“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已是农村公路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生活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集中反映和经验总结。 我国农村公路发展的现状 10年总投资超1.7万亿元 我国自2003年开展大规模农村公路建设十年来,掀起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热潮,解决了1000个乡(镇)、14万个建制村不通公路的难题,并让1万个乡(镇)、27万个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9亿农民摆脱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行路难局面,为农村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被广大农民称为党和国家的“德政工程”。 来自交通运输部的统计显示,我国开展大规模农村公路建设十年来,全社会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超过1.7万亿元。与我国高速公路实施“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不同,如此巨额的1.7万亿多元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主要靠的是各级财政的无偿投入。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28日在此间举行的全国农村公路现场会上介绍,10年来中央持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其中,去年全年共安排中央投资482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车购税资金460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22亿元。全社会去年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2145亿元,同比增长6.7%。东、中、西部分别完成投资845.7亿元、493.2亿元和806.1亿元。山东、四川、浙江、内蒙古的投资规模均超过百亿元。 建制村99.55%通了公路   10年来,全国共新改建农村公路292万公里,新增农村公路通车里程234万公里。去年以来,以完善农村路网结构、增强整体服务功能为重点,组织实施了西部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镇、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东中部地区县乡道改造、连通工程建设。冯正霖介绍,全国去年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19.5万公里,全国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67.8万公里,乡镇通公路率和通沥青(水泥)路率分别达到99.97%和97.43%,通沥青(水泥)路率较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建制村通公路率和通沥青(水泥)路率分别达到99.55%和86.46%,分别提高0.17和2.42个百分点,新增1.4万个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畅水平进一步提高,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三农”能力进一步增强。   落实养路责任主体   建了农村公路谁来养护?冯正霖表示,各地在落实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