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研究项目-申请书.doc

发布:2018-08-19约9.01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编号 重庆工商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申 请 书 项目名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一、申请简表 项目名称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立项类别 学术论文:( )自然科学 (√ )人文社会科学 发明创造:( )科技发明(科技作品制作) ( )艺术作品制作 起止时间 2013年4月-2014年3月 申请金额 (元) 项目负责人姓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所在学院 专业年级 学 号 项 目 基 本 情 况 受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不断加大的环境压力的影响,新能源汽车最终必将取代传统的燃油汽车,而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日渐凸显,国内原油供应一半以上依靠进口,资源供应、运输能力、运输通道均存在很大风险。能源战略也是国家安全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措施。其次,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污染物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汽车工业发展面临二氧化碳减排的巨大压力。第三,当前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着新一轮技术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汽车产业构筑后发优势的大好时期,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多国车企战略调整的制高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了使我国的汽车产业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或者赶超其它国家,自2001年以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而本文的写作目的正是为了对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不足,以及提出改进的途径。 研究思路:通过分析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与实践评析,从而总结出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有利的实践经验。在上诉基础上,总结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构建。 研究目的: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制定提出依据同时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项目组主研人员情况(不含导师) 姓名 性别 年龄 所在学院 年级 专业 本人签字 指导教师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所在单位 职称 专业 本人签字 二、本研究项目的科学依据及意义(研究现状分析,选题的意义包括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概况,发展展望,学术思想理论依据,特色或创新之处) 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产规模 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近10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近年来,汽车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也取得积极进展,通过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的财税政策等措施,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整车优化设计以及混合动力等节能技术和产品得到大力推广,汽车平均燃料消耗量明显降低;天然气等替代燃料汽车技术基本成熟并初步实现产业化,形成了一定市场规模。 但总体上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产品成本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受到制约;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燃料经济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节能型小排量汽车市场占有率偏低。 (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 在国家政策上,从“十五”《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启动到“十一五”“十城千辆”、私人新能源乘用车试点推进,再到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科技部发布《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 “十二五”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三大规划的发布,国家政策导向坚定,支持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迎来了历史上最佳的政策环境。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于2012年7月正式发布,明确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一是产业发展规模目标,即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二是汽车油耗目标,即燃料经济性显著改善。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