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光的干涉习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光的干涉习题
有两个波面与y轴平行的单色平面波分别以?1和?2角射向观察屏?(z=0平面),如图1所示。已知此两光波的振幅均为E0,振动方向平行于xz平面,波长?=500nm,初位相分别为?10=0,?20=30?。
试求沿x轴的光强分布表达式;
试问距离O点最近的光强极大值位置为何?
设?1=20?,?2=30?,求x方向光强分布(即条纹)的空间频率和空间周期,并计算干涉条纹的反衬度。
图 1
【解题思路及提示】
本题所用到的知识点,是干涉问题的基础,两个平面波干涉的情况,运用平面波干涉的干涉场强度公式和反衬度公式可解。参考公式:
在杨氏实验装置的一个小孔S1后面放置一块n=1.5、厚度h=0.01mm的薄玻璃片,如图2所示。请问与放玻璃片之前相比,屏?上干涉条纹将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多少个条纹间距?(设光源波长?=500nm
图 2
【解题思路及提示】
本题是杨氏干涉典型问题。Dj表示两相干光波从光源出发到达考察点P(r)时的位相差,干涉场强度分布完全由位相差分布唯一确定。光路中放置玻璃片后,相当于对发生干涉的两束光之一引入了一个附加的光程差,Dj分布会发生变化,找到这个变化,干涉条纹的变化就可以求解。参考公式:
在图3所示的杨氏干涉装置中,设光源S是一个轴外点光源,位于?=0.2mm处,光源波长?=550nm。已知双缝间距l=1mm,光源至双缝距离a=100mm,双缝至观察屏?的距离d=
屏?上的强度分布;
零级条纹的位置;
条纹间距和反衬度。
图 3
【解题思路及提示】
本题是杨氏干涉典型问题。当光源S偏离干涉装置的对称平面,即沿x轴平移一段距离x时,将使S1和S2之间产生Dj的初位相差,引起整组杨氏条纹向光源S移动的相反方向平移。参考公式:
假设图4示菲涅尔双棱镜的折射率n=1.5,顶角?=0.5?,光源S和观察屏?至双棱镜的距离分别为a=100mm和d=1m。若测得屏?上干涉条纹间距为
图 4
【解题思路及提示】
菲涅尔双棱镜是分波面干涉的另一种分光装置。光源S发出的光波,分别经棱镜上下两部分作用发生偏折,在棱镜后面的空间相遇发生干涉。可等效于光源S成的两个虚光源发射的光波的干涉,求解方法与杨氏干涉类似。参考公式:
在图4的菲涅尔双棱镜干涉装置中,如改用单色平面波正入射照明,光波长?=600nm,其他条件不变,并假设双棱镜的口径不受限制。
求出?屏上的强度分布以及条纹的空间频率。
计算?屏上干涉条纹的数目。
【解题思路及提示】
解题思路与上题类似,只是这里的入射光波是平面波。入射平面波经菲涅尔双棱镜后被分成两束光波,分别向不同方向发生偏折,但棱镜不改变其波面形状,出射的光波仍然是平面波。两束平面波在棱镜后面的空间相遇发生干涉。参考公式:
在海定格装置中,设平板玻璃折射率n=1.5,板厚d=2mm,宽光源S的波长?=600nm,透镜焦距f=300
干涉条纹中心的干涉级,并问是亮纹还是暗纹?
从中心向外第8个暗环的半径及第8和第9个暗环之间的条纹间距。
条纹的反衬度。
【解题思路及提示】
海定格装置是观察分振幅等倾干涉的常见装置。本题的基本解题思路,是要求解出在定域面上相干光波的位相差,找到干涉场强度分布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并注意理清条纹序号和干涉级之间的关系。参考公式:
图5是一个利用干涉法测细丝直径的装置示意图。两块平板玻璃一端接触,另一端夹有一根直径为?的细丝,构成一个空气楔形板。当用?=589nm的钠黄光垂直照明时,可观察到10个条纹,试求细丝直径?的大小。
图 5
【解题思路及提示】
分振幅等厚干涉的基本问题。基本解题思路,是求解楔形板干涉条纹和空气层厚度的关系。注意半波损失。参考公式:
有一牛顿环装置如图6所示。图中玻璃平板由两部分组成:左一半是冕牌玻璃(n1=1.50),右一半是火石玻璃(n2=1.70),在玻璃平板上放一冕牌玻璃透镜,透镜与平板玻璃之间充满折射率n3=1.60的折射液,试问:
牛顿环中央斑点有何特征?
若透镜曲率半径R=5m,照明光波波长?0=550nm
图 6
【解题思路及提示】
分振幅等厚干涉的基本问题。基本解题思路,是求解干涉条纹和介质层厚度的关系。注意本题装置中,干涉介质层不是空气而是折射液,由于装置材料的不同,装置两边有不同的情况,考虑半波损失是否发生。
将迈克耳逊干涉仪的两个反射镜M1和M2调成垂直,并用单色(?=589.3nm)宽光源照明,于是看到由M1和M’2(M2的镜像)形成的假想空气薄板所产生的一组同心圆环条纹。
移动M1镜,发现条纹向中心收缩。试画图说明这时M1和M’2的相对位置及M1镜的移动方向;
设在移动M1镜过程中,共计数到有50个条纹在中心消失,试求M1镜移动的距离;
若在移动M1镜前,在视场中看到有11个亮纹(且中心也是亮纹);移动M1后,看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