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白平衡的调节.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摄像机白平衡的调节
掌握白平衡调节,可以拍摄出真实的色彩画面:
使用自动白平衡拍摄时,在拍摄的状态下,先把镜头对准白纸或白色物体,大约10秒钟,可以使得颜色比较准
当外界条件超出白平衡自动调节功能以外时,图像会略带红色或蓝色;即使在白平衡自动调节功能范围内,如果有1个以上的光源,自动白平衡调节仍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调节白平衡。
下面是几个厂家摄像机白平衡调节的介绍:
松下摄像机白平衡调节有4种模式:自动,手动,灯光,太阳光;
索尼摄像机白平衡调节有3种模式:自动,室内,室外;
JVC摄像机白平衡调节有5种模式:自动,手动,阴天,晴天,灯光;
佳能摄像机白平衡调节有4种模式:自动,手动,室内,室外;
注:索尼3CCD的机器,如V900E,PD100AP等型号也有手动白平衡调节功能。
某些特殊效果可以通过手动调节白平衡获得,如:对着红色的纸手动调节白平衡,拍摄出的画面很冷,很惨淡;对着蓝色纸手动调节白平衡,拍摄出暖色的画面,这种画面有助于增强节日的气氛。
拍摄舞台演出1 如果是由聚光灯为主要照明彩灯为点缀的演奏、演唱、小品等节目,此时人们需要相对准确的色彩表现。(没有人愿意看到一本正经演唱的歌手的脸色紫红或青绿吧。)此时一般使用自动白平衡即可,灯光稳定的话,手动校正也可以。2 如果是流行类演唱、舞蹈等节目,那么如果此时舞台有大量彩灯闪烁即可说明:现在的演出内容不追求物体原有的色彩效果,而要由各种灯光的各种色彩及组合效果来渲染出不同日常的感受,不然还要什么彩灯?得设法突出光色气氛才行。所以就最好不用自动白平衡,否则会削弱现场热烈效果。此时可以预设到日光色温档位(5500-6000K),就能充分纪录现场彩色灯光效果,突出浓烈的现场气氛了。
我们都知道,每次开机拍摄前,都应调节摄像机上的色温滤色片和白平衡,一是在不同色温的环境里取得准确的色彩还原效果但这样只是针对常规的拍摄而言的,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在电视剧,MTV或一些文艺性较强的节目里,有时需要突现某种色调以营造特定的气氛,如能巧用色温片和白平衡装置,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色温滤色片制造月影或彩霞效果 摄像机的色温滤色片一般都有3200K、5600K等档位选择。如果在高色温光照的情况下采用低色温3200K的滤镜,所拍摄到的画面就会偏蓝,有一种清凉的月夜感,如果能配合手动光圈适当减少进光量,则效果更加明显。反之,如果在低色温光照情况下采用高色温5600K档的滤镜,所拍到的画面就会偏黄,有一种彩霞满天的感觉。 2、巧用白平衡调整画面的色调,以创造富于表现力的的色彩效果。电视画面造型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画面的色调,在拍摄电影胶片或静态摄影中,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前加上不颜色的滤光片来达到意想中的效果,但在电视摄像中则不要必这么做。只要巧妙地运用白平衡装置,则一样可以营造出千变万化的色调效果。 我们知道,当对着纯白颜色的物体调节白平衡后,摄像机所拍到的画面色彩都是正常的。但当我们对着有颜色的物体调节白平衡后,则拍摄到的画面会有“不正常”偏色现象。例如对着黄色物体调节白平衡,拍出来的画面变是偏蓝的,对着红色的物体调节白平衡,拍出来的画面便会偏青,它们之间都是补色的关系。当然,画面偏什么颜色要遵循拍摄的主题。不能为偏色而偏色。另外,用来调节白平衡的彩色物体最好是净色的,也就是没有什么花纹、图案在上面,而且这种色彩的明度和纯色也会影响调节后的偏色程度,所以在采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最好能利用彩色监视器,边拍摄边看调整后的效果,粉红代表浪漫温馨,幽蓝寓含神秘冷峻等。如果我们在文艺类的节目拍摄中能创造性的应用色调,便能起到锦上添花甚至画龙点睛的效果。
色温的调节:
所有的彩色摄像机都是在一定的色温条件下使用,为了使摄像机可以满足其它拍摄条件,在分光棱镜系统前就设置了一系列可选择的色温转换滤色片,这些滤色片的功能是将光线色温的光谱特性校正到摄像机的操作色温,大约3200K。例如,我们拍摄一个色温低于5600K的物体时,我们应该使用一块5600K的CC滤色片将入射光的频谱校正到3200K。
CC/ND FILTER(色温校正/中性密度滤色片)旋钮:选择适当照度的滤色片。
旋钮和滤色片设置列表如下:
适合拍摄环境的滤色片设置举例
滤色片旋钮设置
说明
滤色片
拍摄条件
1
3200K
1
日出、日落、室内
2
5600K+1/4ND
2
晴朗的室外
3
5600K
3
多云或有雨的室外
4
600K+1/16ND
4
雪景、高山、海岸或其它明亮的场景
在室外拍摄时,摄像机经常要对准亮度物体,有些情况下,即使光圈开到最小,也不能处理高光区。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带有CC滤色片的分光棱镜系统前设置了一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