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3年2月 第一节 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第二节 固有免疫细胞 第三节 体液中固有免疫分子及其作用 第四节 固有免疫应答 第一节 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一、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 1.物理屏障 2.化学屏障 3.微生物屏障 二、体内屏障 1.血-脑屏障 2.血-胎屏障 三、NK细胞 来源于骨髓,发育成熟依赖骨髓和胸腺,分布于外周血和脾。表面分子有CD56、CD16、而CD3-,无抗原识别受体。其作用特点是:无需抗原预先致敏,无MHC限制性,可直接非特异性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发挥作用早,当有抗体存在时可发挥ADCC作用。 图 NK细胞介导的ADCC作用 第二节 固有免疫细胞 包括吞噬细胞(中粒、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即除αβT细胞、B2细胞外的免疫细胞, 通过细胞膜上模式识别受体、泛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或调理性受体等方式,捕获、吞噬、杀伤、清除病原体及其感染的组织细胞或衰老损伤和畸变组织细胞, 一、吞噬细胞 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 ㈠中性粒细胞 占血液白细胞总数60%-70%,具有很强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依赖溶酶体发挥作用,感染发生时是最早被招募到感染部位的吞噬细胞,可表达FcγR和C3b受体。 中性粒细胞 图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杀菌作用 ㈡单核-吞噬细胞 1、来源和分布 单核细胞具有较强的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在血液中停留时间较短(12~24小时),进入表皮棘层可分化为朗格汉斯细胞(Lagerhans cell, LC),即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进入组织器官分化为巨噬细胞。 分为定居的巨噬细胞(分布广,因所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和游走的巨噬细胞(在组织中可存活数月)两大类。 单核吞噬细胞 2、重要的膜分子 表达多种调理性受体、PRR以及与其趋化和活化相关的CK受体。 ⑴PRR及其配体 PRR(Mφ)-PAMP(病原微生物表面) ①PRR:是指一类主要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非克隆性分布的受体,它们可识别一种或多种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 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Toll样受体等 ②PAMP:是一些病原微生物表面存在的而人体正常细胞所没有的分子结构,可为许多相关微生物所共有,结构恒定且进化保守,能被PRR识别。 ⑵调理性受体 FcγR、CR(C3b/C4bR) ⑶CKR: 无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 Mφ是执行非特异性免疫的效应细胞,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各个阶段也起重要作用。 3、生物学功能 ⑴吞噬杀伤作用 在吞噬体内,通过氧依赖性和非氧依赖性系统来杀伤病原体。在吞噬溶酶体中被多种水解酶进一边消化降解,消化产物大部分排出胞外,小部分作为抗原肽与MHC分子结合表达于巨噬细胞表面(提呈抗原)。 图 吞噬细胞的吞噬杀伤过程示意图 ⑵提呈抗原作用 ⑶介导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炎症介质:前列腺素E、白三烯B4、血小板活化因子。 免疫调节;杀伤胞内寄生菌、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的细胞 二、树突状细胞 三、自然杀伤细胞 具有抗肿瘤、抗感染(早期抗病毒或抗胞内寄生菌感染) ㈠来源、分布、表面标志 来源骨髓,骨髓或胸腺分化发育,分布外周血和脾脏,表达CD56+CD16+CD19-CD3- 。 ㈡NK细胞功能的调节 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但对正常自身组织细胞无细胞毒作用,其机制是:通过杀伤细胞活化受体(KAR)与杀伤细胞抑制受体(KIR)的相互调节来发挥作用。 图 NK细胞KIR和KAR的作用 ㈢NK细胞杀伤作用的机制 1.脱颗粒途径 穿孔素、颗粒酶 2.死亡受体途径 FasL与 Fas TNF-α/β与TNFR-I 四、具有固有免疫特性的T细胞和B细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