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岩浆岩、变质岩的形成讲课.ppt

发布:2017-05-07约2.24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玄武岩类 * 第三章 内动力地质作用 与岩浆岩、变质岩的形成 第一节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一、岩浆与岩浆作用 1、岩浆 ——地下深处(下地壳及上地幔)呈高温高 压状态、富含挥发组分的硅酸盐熔融体。 岩浆温度:700-1300?C 根据SiO2的含量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与酸性四类 岩浆, SiO2含量越高,岩浆粘度越大。 SiO2含量越高,粘度越大;而温度,压力及挥发组分含量越高,粘度越小。 若岩浆喷出地表→火山作用→喷出岩(火山岩) 若仅上升到地壳浅层而未喷出地表→侵入作用→侵入岩 包括浅部——浅成岩;深部——深成岩 地内能导致岩浆形成及岩浆上侵、喷发直至冷凝的全过程。 2、岩浆作用 岩浆与岩浆作用 3、火山活动(火山作用) 可形成火山通道、火山口及其附近的各类火山岩。 火山作用:火山通道、火山锥、火山口——火山机构。 昌乐火山口断面图 火山通道与火山颈 火山口湖 空中看火山口 岩浆与岩浆作用 夏威夷火山——熔岩流 二、岩浆岩的产状 熔岩流 火山口 火山颈 岩床 岩墙 深成侵入体 岩墙 :沿断裂侵入,规模大,稳定 岩墙,数千米长 火山颈 三、岩浆岩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根据SiO2含量分类: 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SiO2 =45-52% 中性岩SiO2 =52-65%;酸性岩SiO2>65% 1、岩浆岩类型 根据产状分类 侵入岩 喷出岩(火山岩) 花岗岩 闪长岩 辉长岩 橄榄岩 等 粒 块 状 岩基 岩株 深 成 花岗斑岩 闪长玢岩 辉绿岩 金伯利岩(少见) 等 粒 斑 状 块 状 岩床 岩盘 岩墙 浅 成 侵入岩 流纹岩 安山岩 玄武岩 苦橄岩 (少见) 隐晶质、斑状 致密块状、气孔状、流纹状 浮岩、黑曜岩 少 见 玻璃质 块状、气孔状 火山锥 熔岩流 熔岩被 喷 出 岩 黑云母 角闪石 黑云母正长石石 英 橄榄石 角闪石 黑云母 基性斜长石黑云母 正长石、酸性斜长石、石英 中性斜长石、 角闪石 基性斜 长石、 辉石 橄榄石 辉 石 角闪石 深(黑、绿、深灰)—浅(红、浅灰、黄) >65% 52-65% 45-52% <45% 酸性岩类 中性岩 基性岩 超基性岩 岩石类型 SiO2含量 颜色 主要 矿物 次要 矿物 产 状 构 造 结构 岩浆岩分类细表 组成岩石矿物的结晶 程度、晶体颗粒大小、形 状、组合方式 ①根据矿物结晶程度分: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 ②根据同种矿物颗粒大小:等粒、不等粒、斑状结构 2、主要特征 1)岩浆岩结构: 岩浆岩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2)具有特有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 玄武岩 斑晶为辉石 商74-7井 3342米 玄武岩 斑晶为辉石 商105井 1290米 斑状结构 玄武岩 斑晶为斜长石 商74-7井 3342米 岩石中不同矿物和其它组成部分的排列及充填方 式所显示出的岩石外貌特征。 块状、气孔状、杏仁状、流纹状 斑状结构,杏仁构造 安山岩 浮岩 玻璃质结构,气孔构造 岩浆岩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3)构造: 花岗斑岩 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流纹岩 斑状结构,流纹构造 3)构造: 岩浆岩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围岩 侵入岩 捕虏体 4)与围岩界限清楚,含捕虏体。 5)蚀变围岩(接触变质),没有生物遗迹。 岩浆岩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地壳深处原有岩石在固体状态下,由于高温高压作用、或外来物质的加入、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一、变质作用 第二节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按主要变质因素,变质作用分为接触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三类。 例如:石灰岩→大理岩;石英砂岩→石英岩 ——成分、结构、构造、产状都与原岩密切相关 1、接触变质作用 在岩浆岩和围岩的接触带上,由于岩浆的温度和从岩浆中分离出的溶液的影响,而使围岩岩石发生变质的作用称为接触变质作用。 1)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