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固和悬浮物试验方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固体的测定
1.概要
1.1全固体为悬浮固体与溶解固体的总和。
1.2全固体测定有三种方法:第一法适用于一般水样;第二法适用于酚酞碱度高的水样,如炉水;第三法适用于有大量吸湿性很强的固体物质,如氯化钙、氯化镁、硝酸镁等的苦咸水。
2.仪器
2.1水溶锅或400ml烧杯(蒸干操作时水浴锅内水面不能与蒸发皿接触,以免沾污蒸发皿而引起误差)。
2.2瓷蒸发皿或石英蒸发皿:(若为精密分析应使用铂蒸发皿)。
3.试剂
3.1碳酸钠标准溶液(1ml含10mgNa2CO3)。
3.2 0.1硫酸标准溶液。
4.测定方法
4.1第一法的测定步骤:
a 取一定量充分摇匀的水样,次注入已经烘干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锅上蒸干。
b 将已蒸干的样品连同蒸发皿移入105-110℃的烘箱中烘2小时。
c 取出蒸发皿放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迅速称量。
d 在相同条件下烘半小时,冷却后称量,如此反复操作至恒重。
全固体(QG)含量(mg/l)按式(1)计算:
QG =(G1-G2)/V×1000 (1)
式中G1-蒸干残留物与蒸发皿的总重量, mg
G2-蒸发皿的重量,mg
V-水样的体积, ml
4.2第二法的测定步骤
取一定量充分摇匀的水样,加入与其酚酞碱度相当量的硫酸标准溶液,使水样中和至PH=8.3左右。然后逐次注入已经烘干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锅上蒸干。
以下按第一法的4.1b—4.1d的测定步骤操作:
全固体(QG)含量(mg/l)按式(2)计算:
QG =(G1-G2)/V×1000+1.06(OH-)+0.517(CO32-)-0.1×b×49 (2)
式中G1、G2,V同(1)式;
OH---水样中氢氧化物的含量(按计算得出),mg/L;
1.06—OH-变成H2O后在蒸发过程中损失重量的换算系数
CO32---水样中碳酸盐碱度的含量(按计算得出),mg/L
0.157-- CO32-变成HCO3-后在蒸发过程中重量的换算系数
b—每升水样所加0.1N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注释]
(1)所取水样的体积,应使蒸干残留物的重量在50—100mg左右。
(2)第二法中若酚酞碱度小于0.5mg/L,可以不加酸中和。
(3)为防止在蒸干、烘干过程中落入杂物而影响试验结果,必须在蒸发皿上放置玻璃三角架并加盖表面皿。特别对含盐量较少的水样,如超高压炉的炉水全固体测定,可在通风厨内再加防护罩或采用真空蒸发的方法。否则,测定误差较大。
(4)测全固体用的瓷蒸发皿,可用石英蒸发皿代替。如不测定灼烧减少固体,也可用玻璃蒸发皿代替瓷蒸发皿。优点是易恒重。
悬浮物体的测定
悬浮物体=全固体-溶解固体
溶解固体和灼烧减少固体的测定
1.概要
1.1溶解固体是指分离悬浮固体后的滤液经蒸发、干燥所得的残渣重量。
1.2测定溶解固体有三种方法:第一法适用于一般水样;第二法适用于酚酞碱度高的水样,如炉水;第三法适用于含有大量吸湿性很强的固体物质,如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镁、砂酸镁等的苦咸水。
2.仪器
2.1水浴锅或400ml烧杯(蒸干操作时水浴锅内水面不能与蒸发皿接触,以免沾污蒸发皿而引起误差)。
2.2瓷蒸发皿或石英蒸发皿:100ml(若为精密分析应使用铂蒸发皿)。
3.试剂
3.1碳酸钠标准溶液(1ml含10mgNa2CO3)
3.2硫酸标准溶液[C(1/2H2SO4)=0.1mol/L]
4.测定方法
4.1溶解固体的测定
4.1.1第一法测定步骤
a取一定量过滤的澄清水样,逐次注入己灼烧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锅上蒸干。
b将己蒸干的样品连同蒸发皿移入105--110℃的烘箱内烘2小时。
c取出蒸发皿放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迅速称量。
d再在相同条件下烘干半小时,冷却后再次称量,如此反复直至恒重。
溶解固体(RG)含量(mg/L)按式(1)计算:
RG=(G1-G2)/V×1000 (1)
式中G1-蒸干残留物与蒸发皿的总重量, mg
G2-蒸发皿的重量,mg
V-水样的体积, ml
4.1.2第二法的测定步骤
a取一定量己经过滤的澄清锅炉水样,加入与其酚酞碱度相当量的硫酸标准溶液,使水样中和。将此中和后的水样逐次注入己约灼烧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锅上蒸干。
b将己蒸干的样品连同蒸发皿移入105--110℃的烘箱内烘2小时。
c取出蒸发皿放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迅速称量。
d再在相同条件下烘半小时,冷却后再次称量,如此反复直至恒重。
溶解固体(RG)含量(mg/L)按式(2)计算:
RG =(G1-G2)/V×1000+1.06(OH-)+0.517(CO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