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预案交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9
《重大危险源管理及应急预案》 方案交底记录
文件编号:034
施工单位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
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
石家庄·天誉小区项目
会议地点
会议室
交底时间
年 月 日
会议主持
记录人
参加部门
质检部、技术部、工程部、安全部、物资部、劳务分包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程序
项目部开工前确定、选择识别范围,结合自身特点识别危险源,按经验判定风险级别,填写《现场危险源公示栏》。安全部组织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小组,按评价准则进行评价、归纳,整理。
项目部要随时对作业现场的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情况进行检查,在安全记录表中予以记录,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安全部每月一次对项目部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情况进行检查。作业班组在每天上班前对操作工人进行安全交底,组织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点时做好自检、自查工作,发现重大隐患及时向上级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当发生事故,应对危险源进行重新识别、评价。
项目部对在有粉尘、强噪音、光、放射、震动等特殊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应严格按有关规定发放和使用劳保用品,并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危险源识别
详见项目部危险源调查表。
2.1 危险源辨识分类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分类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3.1.1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分类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
第一类 物理性危险源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4)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液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如:手风钻工作时的振动。
(5)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基坑土滑动、堆料垛滑动其他运动危害);
(7)明火;
(8)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如:气割产生的高温颗粒。
(9)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如:洞内二氧化硅粉尘。
(10)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1)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其他信号缺陷);
(12)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3)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第二类 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如:氧气、乙炔。
(2)自燃性物质;如:煤。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如沥青熔化过程中产生毒气。
(4)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第三类 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4)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第四类 心理、生理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4)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5)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第五类 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失误);
(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
(4)其他错误;
第六类 其他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3.1.2 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分类
(1)物体打击,是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如落物、砸伤和造成的伤害,不包括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是指项目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如机动车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
(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如工具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削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具缠压住等。不包括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