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司顶板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XX公司顶板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
()支架初撑力不足。 (2) 支架支设在软底上。 (3) 支架未按标准化要求支护。 (4)深孔放顶参数设计不合理。
深孔放顶参数设计不合理,达不到预期的放顶效果,顶板处于悬臂梁状态,达到一定长度时断裂发生顶板来压。
1.2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掘进工作面当顶板破碎、节理发育时,不及时进行支护,就会发生冒顶。在地质条件变化的区域,也易发生冒顶。有时尽管顶板比较稳定,但忽视支护质量,违反操作规程,也会引起冒顶。冒顶可能造成伤亡事故,损坏设备,造成生产系统瘫痪等。掘进在巷道开门、贯通,三岔门、过断层破碎带、顶板离层变形严重,旧巷扩修时易发生冒顶事故。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井下发生事故后,救援人员应按照原则抢险救灾。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安全优先”的原则。在实施救援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即时进行救援处理”和“减轻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两个事故损失控制的关键点,把遇险人员、受威胁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放在首位,不准放弃一丝解救遇险人员脱离险情的希望。同时,要确保抢险人员的安全,不准有新的人员伤亡。 坚持在对灾区人员实施救援时先生存者后遇难者的原则。 坚持防止事故扩大的原则。 坚持保护环境,有利于灾后重建和尽快恢复生产的原则。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发生事故结合的实际情况,专业小组:
() 抢险救灾组。由救护队组织一切力量严格按抢救方案实施现场抢救;控制事故现场的紧急情况,协调、指挥现场各应急队伍;监督应急人员执行有效的应急操作,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
协助事故后的现场清除和恢复工作。(二) 技术专家组。和专家组成 对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时给予技术指导,并协助现场总指挥及时修改、补充抢救方案;协同指挥部制定应急结束后的恢复计划。
() 物资供应组。保证抢险救灾物资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应。
() 警戒保卫组。 负责交通疏导、交通管制,确保运送抢救物资及人员的畅通;
协助对现场及周围人员防护指导,协助组织人员安全疏散或转移。(五) 医疗救护组。 负责联系外部医院支援;
负责抢救人员的生活、后勤保障工作;(六) 后勤保障组。负责车辆调度及后勤保障等工作。负责现场照明线路、设施的抢修,保证事故抢救用电;
负责组织通讯线路设施的抢修,保证通讯畅通;
按总指挥部命令报警,恢复供电或切断电源改变矿井通风系统组织瓦斯排放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他措施 (七) 善后处理组。负责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和补偿等善后处理事宜。
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4.2 预警行动
5信息报告程序
6应急处置
6.1 响应分级
(1) 发生特别重大伤亡事故时,事故后30人以上被困灾区,已经或可能导致30人以上死亡,为I级响应。
(2) 发生特大伤亡事故时,事故后10人以上、29人以下被困灾区,已经或可能导致10人以上29人以下死亡,为Ⅱ级响应。
(3) 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时,即事故后3人以上、10人以下被困灾区,已经或即将导致39人死亡,为Ⅲ级响应。
(4) 发生一般伤亡事故时,即事故后1人以上、3人以下被围灾区,已经或即将导致3人以下死亡,为Ⅳ级响应。 调度室接到事故汇报后,立即值班,值班根据具体情况,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立即到调度室集合,总指挥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以及启动哪一级别应急预案。 6.2 响应程序
发生后,调度室为发出预警通报的责任单位。当调度室接到井下发生事故的汇报后,立即撤出灾区人员,按矿井应急预案规定的顺序通知、等有关人员,应急救援指挥部,召救护队,成立现场应急救援, 6.3 处置措施
7 应急保障
7.1 应急物资保障
按照《》要求,储备必要的救灾装备、物资等。
7.2 应急装备保障
矿山救护和医疗救护装备
4
应急救援指挥部
善后处理组
后勤保障组
医疗救护组
警戒保卫组
物资供应组
技术专家组
抢险救援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