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矿150万吨年新矿井初步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重庆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矿150万吨/年
新矿井初步设计
学生所在校外学习中心 山西晋中煤炭系统
批次 层次 专业 201301、专业进修、采矿工程
学 号
学 生 薛厚凯
指 导 教 师 黄滚
起 止 日 期 2013.1.21—2013.5.11
摘 要
本设计主要内容为重庆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矿150万吨新矿井的初步设计,井田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5-6层,全部可采煤层3层,分别为6#,7#,8#,本次设计主要考虑8#煤层,密度1.50t/m3,埋深300~500m,平均350m,煤层走向为北东向,走向长2426m,倾斜长1325m,煤层厚度1.99~2.65m,平均厚度为2.42m,倾角5~9°,平均6°,属近水平煤层。
本矿井8号煤层布置二个采区,在井田中部由西向东布置集中胶带大巷、轨道大巷及回风大巷,分别与个工作面顺槽相连,3条大巷相互平行,水平间距30m。矿井按“一井、两面”设计,本次设计8101和8201两个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回采工作面,能满足移交生产时150kt/a的设计生产能力,工作面长度均为150m。确定首采8101和8201工作面的采高均为2.42m,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采煤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工作面采用顺序式回采。
综采工作面实行四班六小时作业制度,每个综采工作面循环进尺0.60m,每班3个循环,日循环9个,日进尺5.4m,正规循环率取0.80,年工作日330d。
关键词:矿井设计 采区 采煤工艺 巷道布置
目 录
1 矿井概矿 1
1.1 井田概况 1
1.2 矿井地形地势 1
1.3 矿井可采煤层 1
1.4 矿井气候 1
2 设计采区地质情况 2
2.1 地质特征 2
2.2 采区内煤层及其顶底板情况 2
2.3 水文地质情况 3
2.4 煤质、容重情况 3
2.5涌水量、瓦斯、煤尘、自燃情况 3
3采区可采储量及服务年限 4
3.1采区工业储量 4
3.2 采区可采储量 4
3.3 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
3.3.1 采区生产能力 4
3.3.2 采区的服务年限 4
4 采区方案设计 6
4.1 采煤方法选择 6
4.1.1 设计原则 6
4.1.2 采煤方法的确定 6
4.2 采区巷道布置 7
4.2.1 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的确定 7
4.2.2 采区巷道布置技术经济比选 7
4.3 井底车场及硐室 8
4.3.1 井底车场形式及调车方式 8
4.3.2 空重车线长度的确定 8
4.3.3 井底车场硐室名称及位置 8
4.4 采区主要巷道形式 9
4.5 采区巷道掘进 10
5采煤工艺 11
5.1 回采工艺 11
5.2 回采工作面主要参数的确定 11
5.2.1 工作面长度及采高的确定 11
5.2.2 工作面顶板管理方式及液压支架选型 12
5.2.3 回采工作面数目、工作制度、年推进度 13
5.2.4 工作面回采方向 13
6采区生产系统 14
6.1 通风系统 14
6.1.1 矿井风量计算 14
6.1.2 风量分配 17
6.1.3 矿井等积孔计算 18
6.2 运输系统 18
6.2.1 运煤系统 18
6.2.2 材料、设备和人员等辅助运输系统 18
6.3 提升系统 18
6.3.1主斜井带式输送机 18
6.3.2 副斜井辅助提升设备 25
6.4 供电系统 28
6.5 排水系统 29
6.6 压风系统 30
6.7通讯系统 30
7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1
8设计小结 33
9参考文献 34
1.1 井田概况
打通一矿位于重庆市綦江县赶水镇东南不远处,行政隶属于赶水镇、安稳镇所辖;矿田为一不对称背斜构造,煤层中部发现一条长约850m,南北向展布的煤层冲刷带,井田内未发现断层及陷落柱,煤层平稳,多为近水平和缓斜煤层。矿田走向长7.5km,煤层走向N50°-60°E煤层平均倾角8°,井田标高+600~-200m。
1.2 矿井地形地势
井田位于四川盆地与贵州高原的过渡地带。区域上地形是东南较西北高,并被河流切割成各种形状的河间地块。而井田内则是西高东低,西侧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厚层砂岩构成的单面山,标高+1200~+1300m;中部为嘉陵江组石灰岩地带,形成南北向长槽形谷地,落水洞断续分布,
显示全部